每个人最最隐私的数据是各种支付收款的流水记录和通话记录,千万不能给别人看。 对一个普通人来说资金流、通话记录是非常隐私的个人真实度很高的数据,谁也不会没事给别人付款玩,也不会无缘无故的乱打电话。并且这两类数据是非常集中,你大部分的小秘密都在里面。比如有没有外遇,是不是单身狗等等。

资金流水记录可以推算出你平时活跃的地区,进而推测出工作和家的大概位置。交易记录中肯定会有商户名称,一般根据名称可以判断出商户类型是餐饮、酒店、超市等,还可以查出地址。再结合刷单金额可以判断的东西就更多了。

以下故事纯属YY,别对号。

某已婚人士之前平均每周只有两次餐饮消费记录很有规律,但从某个时间开始每周有近10次餐饮记录。这在数据上叫数据突变,说明背后有事儿,有n种可能大家可以脑补,比如换了新工作需要大量的应酬,或者认识一些新的朋友进入了一些新的圈子等等。另外从消费金额大小可以大致判断是几个人用餐,如果金额大都在300元左右(城市不同会有差异),这金额一般是2-3人的消费额。如果消费地点多半是有些情调的地方想象空间就很大了,说明两个人的概率大 (如果熟悉饭店的话,这个是比较容易看出来的)。

继续捋账单数据,发现二人 约会的频率越来越高,有时不但吃饭,还有看电影、KTV的刷卡记录,甚至还有商场买衣服礼品等的消费记录。看来两人的关系在升温啊。直到有天前一个消费记录是饭店吃饭,后一个消费记录是酒店开房......。此时,这个故事就完整了,ps纯YY案例,别当真。

所以通过刷卡记录判断你什么时候离婚,有没有出轨这些信息其实是非常容易的。特别是我国目前现金的使用越来越少,这种可能性就会越来越大。所以各位没事儿也别轻易查你男(女)朋友的消费记录,当然如果对方突然开始喜欢现金的话你可以留意一下。

相信很多人都接到过银行的营销电话,比如你银行存了一笔大额资金可能就会收到理财电话。在银行体系内查看用户的资金状况这是被允许的,就像我们是某个品牌的会员卡,人家肯定会利用数据做营销。但把客户的数据给第三方这就不是营销的问题了,这应该是违法行为,这是每个职场人士都需要注意的。

保护好自己的资金和通话记录甚至是交易小票,别轻易给别人,特别是数据分析师!我从网上找了一张刷卡小票,你们从福尔摩斯的角度看看能发现些什么秘密?

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泄露的情况防不胜防,而一些APP又很方便的把各种孤岛数据串联在一起了,基本上大家都是裸奔。比如一些可以查询工商数据的APP,如果你上传自己通讯录的话,就可以非常方便的知道自己朋友圈中哪些是有公司的老板(找他们借钱几率可能会不会更高一些?),并且名下有几家公司等等。

甚至你不上传通讯录也可能暴露。最近我刷抖音老是弹出来“可能认识的人”,一看细节还真的认识。刚开始我还有点纳闷,我没有上传自己的通讯录啊,这是怎么匹配到我的?后来发现我的这些朋友会传手机通讯录,他的通讯录中有我的手机号,而目前各家APP账号绑定手机功能等于把我“出卖了”,防不胜防。这还 有病毒传播效果,如果好几个人上传的通讯录中都有我的手机号码,这就形成关系网了,他们共同的朋友也可能会被抖音推给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的朋友很可能是我的朋友,逻辑很简单,现实很残酷。

最后给大家一些保护个人隐私的建议,虽然大家也没有太多隐私:

1、不要轻易点不了解的网址,即便是认识的人发给你的,特别是营销短信中的网址。网址中植入木马程序不得不防啊。

2、不要轻易连免费的Wi-Fi,特别是不需要密码的Wi-Fi。Wi-Fi万能钥匙这种应用趁早卸载,如果朋友手机有这种应用,当他离开后注意第一时间换自己家中Wi-Fi密码,一旦密码被上传到万能钥匙等于全世界都知道你家Wi-Fi密码了,这很容易被黑客利用。

3、不要因为中奖、免费等就轻易在网上填写个人信息,不值当。也不要在社交网站上暴露自己的个人信息,特别是不要发“原图”格式的图片。因为每张原图格式的照片都带有拍摄地的经纬度、拍摄时间、拍摄设备等信息。当然如果不是刻意选择原图格式,一般微博微信等会压缩后发布图片,这样的话这些信息就没有。但如果图片中有位置、店名、路标等信息,网友还是很容易在地图网站搜索出拍摄地的。

几年前,谷歌推迟了一项用图片搜索技术的发布,这个技术是非常恐怖的。想一想,你在路边看见一位美女,然后偷拍一张她的正面照,上传谷歌后就可以搜索出和这人长相差不多的所有照片出来,按图索骥即可以搜出如微博名,家庭工作的大概地址等信息。当然现在百度已经有图片搜索功能,但精度已经调得特别低了,特别是人脸搜索。

4、旧手机旧电脑扔掉前务必清除里面的个人信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