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首先這十八路諸侯跟項羽的關係並沒有那麼鐵,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是哪十八路,這十八個王(不包括項羽這個西楚霸王)是:漢王劉邦、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西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陽、韓王韓成、殷王司馬邛、代王趙歇、常山王張耳、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遼東王韓廣、燕王臧荼、膠東王田市、齊王田都、濟北王田安。經過一番諸侯勢力的大清洗之後,除了項羽之外的諸侯王分別是:漢王劉邦、趙王歇、代王陳餘、燕王臧荼、齊王田榮、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

亂世出英雄,在秦末那個亂世,天下紛爭,一個英雄橫空出世,他就是項羽。在鉅鹿之戰,項羽破釜沉舟,帶着勇猛的江東子弟兵,殺得章邯、王離的軍隊丟盔卸甲,奠定了項羽在諸侯軍中的領導地位,而經此一役,秦國名存實亡。

而在項羽帶領諸侯進入咸陽,滅亡秦國後,項羽又以霸主的姿態大封諸侯國。然而在劉邦與項羽的楚漢爭霸賽中,卻沒有一個諸侯國出面幫助項羽,這是爲什麼呢?

分封之後就被消滅的諸侯們

首先這十八路諸侯跟項羽的關係並沒有那麼鐵,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是哪十八路,這十八個王(不包括項羽這個西楚霸王)是:漢王劉邦、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西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陽、韓王韓成、殷王司馬邛、代王趙歇、常山王張耳、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遼東王韓廣、燕王臧荼、膠東王田市、齊王田都、濟北王田安。

雖然分封了十八路諸侯王,但是各個諸侯王之間的關係非常複雜。但是有些諸侯分封是根據項羽的私心分封的。現在給大家介紹一下因爲諸侯之間的矛盾,而被滅掉的諸侯王。

劉邦滅掉的諸侯

劉邦作爲第一個攻入咸陽的人,按照楚懷王當初的協議,“先入關中者王之”,劉邦應該是被封爲關中王。但是項羽卻把劉邦分到了比較偏僻的巴蜀地區,同時爲了限制劉邦,項羽又把秦地一分爲二,分別用三個秦國降將看着劉邦,他們就是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秦地三王的結局就是,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順利打進關中,快速地滅掉了三王。在漢軍東進的過程中,西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陽、殷王司馬邛也隨即被漢軍消化掉。

齊國方面滅掉的諸侯王

齊國方面,齊國的掌權者田榮向來與項羽有矛盾,在項羽實行分封的時候,將齊地一分爲三,

田都爲齊王,田安爲濟北王,遷原齊王田市爲膠東王,從而壓制齊地最強實力派田榮。田榮自然不能忍受這份氣,先是趕走了齊王田都,又殺死了不聽自己話的膠東王田市,回頭攻殺了濟北王田安,一統三齊之地,自立爲齊王。

趙國方面滅掉的諸侯王

趙國原來是由趙王歇與兩位實力派陳餘張耳,然後項羽卻將趙國一分爲二,封趙將張耳爲常山王,遷原趙王趙歇爲代王,而實力派陳餘卻沒有被封王。陳餘自然不會高興了,於是就到齊國找田榮借兵,迅速打跑了張耳,接着陳餘則尊趙王歇爲趙王,趙王歇因爲陳餘立自己爲趙王,禮尚往來,立陳餘爲代王。

燕國方面滅掉的諸侯王

臧荼原本是燕將,後被項羽封爲燕王,而原本的燕王韓廣則被改封遼東王。在返回封地後,韓廣不願遷往遼東,兩個人之間難免會發生摩擦,結果韓廣被殺,臧荼吞併韓廣封地。

項羽自己消滅的諸侯王

韓成的韓王之位是張良通過項伯的關係向項羽求來的,然而由於張良投靠了劉邦,因此項羽根本沒讓韓成返回封地,而是將其帶回了西楚,並隨後將其殺死。

留存的諸侯王對項羽的態度

經過一番諸侯勢力的大清洗之後,除了項羽之外的諸侯王分別是:漢王劉邦、趙王歇、代王陳餘、燕王臧荼、齊王田榮、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

在看看各地諸侯王對項羽的態度,漢王劉邦、趙王歇、代王陳餘、齊王田榮,這四位不用說,跟項羽是敵對勢力,自然不可能幫助項羽,也正是項羽對齊用兵,才爲劉邦爭取了時間。而燕王臧荼則是牆頭草,等劉邦已經佔據大優勢的時候,就投降了劉邦。而項羽的老部下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吳芮與項羽離心離德,在楚漢相爭的時候,都投降了劉邦,黥布在日後還給項羽帶來不小的麻煩。而臨江王共敖在楚漢相爭時期,也沒有給項羽帶來實質性的幫助。

也許項羽分封的時候,是爲了平衡諸侯之間的實力,好讓自己一一消滅,然而結果卻是,留存的諸侯都是自己的敵人,最終在楚漢爭霸中,項羽四面受敵,最終成爲了一個失敗者。

不知道大家對於項羽分封的事情怎麼看?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有喜歡小編,記得點贊關注喲!謝謝大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