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是歷史上一直被世人津津樂道的人物,除了他的成功,還有他的爲人處世。一切偶然的背後都是必然的。

翻開曾國藩的人生軌跡,我們會發現“誠、敬、靜、謹、恆”五個字,是曾國藩最爲推崇的五字箴言,他一生都始終堅定不移地奉行着這五個字,雖然直到中年帶才中了會試,六年間多次會考才中,但是不得不說他的那份恆心確實讓他取得了成功。而在今後近34年的官途的生涯中,他更是時刻不忘記這五個字的警醒。

曾國藩成功的五字真經,我們能做到這五字,將受益匪淺

何爲誠?

從小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都教導我們誠信待人,與此同時大部分人似乎忘記了一點——誠信待己,即:“內不欺已,外不欺人。”有些人或許會尋求心理的安慰往往會選擇自我欺瞞,試問一個連自己都欺騙的人又怎麼能夠做到真誠待人呢?秦國商鞅立木爲信,秦國變法成功,秦國最終完成一統六國的偉業。

何爲敬?

一個人想要得到他人的尊敬,首先要學會尊敬他人,無論對方是何身份、何職業,都有值得敬愛的地方,即:“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畢竟人的情感都是相互的,想要在社會走下去,對他們保持敬重是必不可少的。張良跟黃石公的故事大家都聽過,因爲張良對黃石公足夠的敬意,所以得到《太公兵法》,助劉邦取得天下。

曾國藩成功的五字真經,我們能做到這五字,將受益匪淺

何爲靜?

對於古人來說,想要靜下心來學習似乎並沒有太大的困難,但是對於現代人來說,面對繁雜紛擾的外界誘惑,很少有人能夠安安靜靜地看完一本書、畫完一幅油畫。在做一件事的時候我們腦子裏想的往往是我們會因此收穫什麼、得到什麼,以至於很難真正去享受一份愛愛好、去做好一件事。早在幾百年前,陶淵明就曾經說過:“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不正是我們需要達到的“靜”界麼?

何爲謹?

都說禍從口出,無論何時,謹言慎行的道理都不可以丟棄,有時候一個人成功的關鍵並不是他的才幹如何,而是他是否能夠和周圍的人友好相處,是否因爲得罪了某人而失去了前進的機會。同時,堅定自己心中的正義也尤爲重要,正所謂“君子篤於義而薄於利,敏於事而慎於言”。三國毒士賈詡智亂天下,但是加入曹操陣營後,不結交達官貴人,謹言慎行,最終得以善終。

曾國藩成功的五字真經,我們能做到這五字,將受益匪淺

何爲恆?

喜歡一件事很容易,但是能夠長此以往堅持下去的人卻是真的值得叫人敬佩。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狀態下,我們永遠也不可能會做成一件事,或者一次失敗就放棄了,那又怎麼能看到曙光呢?若是曾國藩在第一次會試失敗後就回老家種田,他又怎麼回成爲晚清名臣呢?結果是他儘管多次參考都不第,還是始終沒有放棄,最後終於在近三十歲的時候當了官,這不正是“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

曾國藩成功的五字真經,我們能做到這五字,將受益匪淺

曾國藩用了六年才考上一個會試,但同時也僅僅用了十年就七次升遷,連續越了十級。看起來後來的他似乎是時來運轉了,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他把這五字真經都實踐的很完美,這才叫他即使走到了低谷依舊逆襲成功。

我們作爲一個普通人,如果這些小事都做不到,那還怎麼獲得成功呢?

這五個字是曾國藩一生成功經驗的總結,難道我們不應該一直放在身邊提醒自己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