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開國之初,布衣起家的朱元璋手下可謂是能人輩出,文有李善長、劉伯溫、宋濂,武有徐達、常遇春、李文忠、傅友德,在這些人中,又以劉伯溫的名聲最響。

李嘉誠解讀古人言,記住劉伯溫的這句話,定能多結善緣!

劉伯溫這個人無論是才識還是謀略都非常了得,他是朱元璋建朝的首席軍師,曾被人比擬爲諸葛亮和張良。這兩個人一個是三國最出色的軍師,而另一個則有“謀聖”的美譽,能與這二人相提並論可見劉伯溫非同一般。而他不僅在明朝開國方面做出巨大貢獻,還能在一切結束後得已善終,我們又不得不佩服他的能力了。

所謂成功人士筆下大多出醒世名言,劉伯溫的這句話則是稱爲了激勵多位成功者的金句。就連李嘉誠都曾說:“對人誠懇,做事負責,多結善緣,自然多得人的幫助。淡泊明志,隨遇而安,不作非分之想,心境安泰,必少許多失意之苦。”雖然李先生的話比劉伯溫的複雜很多,但其實也不過是把作爲古人的劉先生那兩句話做了些解讀,順便補充了這麼做的好處。也就是勸誡我們做人要誠懇實幹,任何時候都要對得起自己的內心,定能夠多結一些善緣。

歷來開國大臣都沒有什麼好的結局,即使在當初他們與皇帝有多少共同患難的經歷,但基本上等帝王登基了,他們都會一個個被挑毛病辭退或者斬殺。

李嘉誠解讀古人言,記住劉伯溫的這句話,定能多結善緣!

這也不怪帝王,只是這些重臣們手裏握着太多權力,大家又曾今一起做事,不讓他們從眼皮子底下消失始終難以放心呀。所以開國臣子多無法善終已經成了一個正常規律。但是偏偏劉伯溫卻安穩活到了六十多歲,病逝的時候還能得到皇帝的追悼。作爲陪皇帝開闢江山的老臣子,他可以說是走了天大的好運了。

但是換一個角度來說,我們何不將其理解爲這就是劉伯溫曾就結下的善緣呢?他雖然追隨朱元璋做參謀,但是這麼些年他始終都不曾做出有愧於心的事,雖然不能說都是善事,畢竟開國的事可不好乾,打戰殺人也造下了不少孽,就算不是他親自動手,那數以萬計的亡靈還是與他脫不開干係。但是他又不能不那麼做,因爲盡如人意的事實在太少了,他能做的就是儘量做到讓事情有最好的解決方式。而對我們今人來說也是一樣,凡事都遵從自己內心的善念,不做違背良心的事,不做有非分之想的事,定能少去很多痛苦,結下更多善緣。

李嘉誠解讀古人言,記住劉伯溫的這句話,定能多結善緣!

劉備給劉禪遺詔中,也曾說過:“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成功的先輩們,用自己的經驗告誡我們,難道我們不應該好好遵守嗎?

劉伯溫和諸葛亮的成功,看完這本書你就知道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