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黃婉銀    每經編輯 陳夢妤    

“恭喜自己還沒失業。”

這是房企品牌人張良2023年最想對自己說的話。張良是一家TOP20房企的品牌人,在過去一年裏,他揮手告別了很多同事、同行。

張良笑言,現在每次跟同行聊天,都必定會問“你們那邊現在有變化嗎?”或者“你們團隊還有多少人?”

張良經歷的或見證的都是2023年房地產行業從業人員的現狀縮影。行業仍在出清,房地產市場繼續承壓,仍處在低位調整期,房企的整體銷售業績也在繼續下滑。

在此背景下,降薪裁員、降本增效仍是房企過去和未來必然要進行的動作。德勤發佈的《2024年商業地產行業展望》報告顯示,多達4成的受訪者(全球大型房地產公司和投資公司共計750位首席財務官及其直接下屬)表示,將在2024年進一步削減開支,而2023年這一比例僅爲6%。用人和辦公空間開支縮減是首要舉措。

日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了部分房企的品牌工作人員,瞭解過去一年他們的工作狀態、變化,以及地產行業調整、出清對他們產生的影響。

整個部門被裁掉

在2022年,行業內還會經常討論某某離職或被裁員了,但到2023年,一切都習以爲常。

張靜的品牌團隊沒能挺過2023年,她所在的房企自2022年出現債務違約後一直在裁員。就在兩年前,張靜的部門還有10個人。她原本以爲2023年還能再堅持一年,但公司沒給她這個機會,品牌相關的崗位均被砍掉。

離職後,張靜選擇去一家國企子公司做品牌工作,“雖然工資沒有以前那麼多,但至少比較穩定。”

既有人被裁員,也有人選擇主動離開。

張聰從業經歷豐富,兩年前他從一家頭部房企跳槽到一家中型房企做品牌負責人,那時候房企還過着不太差的日子。2022年,這家房企爆發流動性問題,張聰的部門接連裁員了好幾個人,到2023年僅剩兩個。

“人變少了,但是工作沒減少,活那麼多,還是得幹。這些都可以忍受,問題是工資一直很難定時全額髮。”張聰說,2023年以來,工資經常兩三個月才發一次,發的也不是當初約定的薪資數額,年終獎就更別提了。

思慮再三,張聰還是選擇在2023年底離職,他的下一站是自己創業。

在面臨可能被裁員、降薪的同時,地產品牌人還必須解決預算下行的問題。

“我們今年品牌預算還要砍,本來就不多了,現在更是雪上加霜,而且現在每一筆費用審覈都越來越嚴格。我想對過去一年的自己說一聲‘辛苦了’。”華南某房企中層品牌管理人員李建近期一直在爲這件事頭疼,市場下行期,項目輿情日漸增多。

“房價漲的時候能抹平一切皺褶,但樓市下行期極大激化了地產行業各產業鏈的矛盾,比如業主和開發商,承包商和開發商,開發商和政府等等。現在比如因降價、工程質量、延期交付等等引發的輿情越來越多。”

“不想做地產了”

2021年-2022年,對於地產從業者而言,說得最多的祝福和安慰就是——“保住這份工作”。但到2023年,不少人的祝福語已經變成“恭喜上岸(離開房地產行業)”。

據Wind,截至1月31日,A股87家房企中已有54家發佈了2023年業績預告,其中僅6家預計全年淨利潤實現正增長。49家房企業績出現同比下降,其中34家淨利潤預虧。

每經記者瞭解到,不少房企品牌人在離職後都選擇進入了汽車、化妝品、互聯網、醫藥等其他行業,鮮少再跳槽到其他房企的。一方面,幾乎所有房企都在降本增效,嚴格把控招聘,待招的品牌崗位少之又少;另一方面,他們認爲房地產已是夕陽行業,不如趁機變道換擋。

陳明就是其中之一,他離職某華南房企後進入了一家化妝品公司。“跳槽的理由很簡單,新的工作工資翻了兩倍。我離職前一個人做着三個人的工作,工資還是當年進公司時的管培生水平。地產已經待夠了,不想做地產了,所以我找新工作的時候,一家相關的地產公司都沒投。”

徐磊從一家TOP20房企品牌崗位離職後,在2023年加入了某互聯網大廠。互聯網的品牌工作與房企大有不同,徐磊也適應了很久。但沒想到,2023年這家互聯網公司也開啓了裁員。

徐磊所在的部門最終優化了大部分人,但他很幸運地被留了下來。儘管如此,徐磊的焦慮仍然沒有散去,他一方面盡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另一方面也在不斷尋找更合適的工作機會。

(文中人物均系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