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錦繡瀟湘、精準扶貧、鄉村振興”文旅融合跨區域發展精品旅遊線路推介會暨送客入村啓動儀式在長沙舉行

省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陳佳新、省政協副祕書長江湧出席推介會,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陳獻春出席並致辭,省發改委副巡視員何喚鳴,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高揚先,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肖凌之等出席。

推介會現場

陳獻春致辭

本次推介會由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湖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主辦,旨在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落實中央和湖南省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和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充分發揮文化旅遊產業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的特殊作用。推介會堅持開放、互聯、共享的原則,充分發揮文旅產業融合創新的輻射作用,吸納政府、企業、協會、媒體等多方參與,搭建貧困鄉村與文旅企業之間交流合作平臺。

推介會上,省文化和旅遊廳推出了三條大環線方案,即:“湘贛邊鄉村振興紅色旅遊經典線”、大湘西“土家苗鄉峯林峽谷觀光線”和“瑤鼓侗歌古城商道探祕線”。現場發佈了《湖南省旅行社送客入村獎勵辦法》,並舉行啓動儀式。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解讀了近年來大湘西文化生態旅遊融合發展精品線路建設情況及“一部手機遊瀟湘”平臺建設的工作思路。同時,還舉行了鄉村旅遊產業創新沙龍。據瞭解,“送客入村”獎勵政策包括送客入村人數獎、入村團隊規模獎、年度業績排名獎等,將根據旅行社的“送客入村”力度給予不同額度的獎勵。

領導嘉賓授旗,啓動“送客入村”活動

鄉村旅遊產業創新沙龍現場

陳獻春在致辭中指出,湘贛邊區和大湘西地區既是紅色熱土,也是革命老區,這裏文化旅遊資源品位高、組合度好,具有發展全域旅遊和開展文化旅遊扶貧的獨特優勢。舉辦此次推介會是堅持以區域合作促融合創新,統籌推進文化旅遊扶貧與鄉村振興,以文化旅遊扶貧促進鄉村振興,以鄉村振興鞏固文化旅遊扶貧成果的重要舉措。

陳獻春表示,要把推進湘贛邊區和大湘西地區跨區域文化旅遊融合發展作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具體實踐,積極探索創新革命老區跨區域協同推進文化旅遊扶貧與鄉村振興的新機制新路徑,不斷提升老區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爲全國革命老區全面振興探索新路、創造經驗。

紅色文化表演

相關鏈接:從湘贛邊到大湘西,湖南可以這樣玩!

湘贛邊區鄉村振興

紅色旅遊經典線路

湖南被譽爲“錦繡瀟湘,偉人故里”,具有豐富的紅色旅遊資源,秀美的山水景觀。1927年,偉大領袖毛澤東在湘贛邊區領導秋收起義,建立了湘贛邊區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了中國革命的第一個紅色政權。湘贛邊區對中國革命具有重要貢獻,爲此,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貫徹落實“湘贛邊區鄉村振興示範區”戰略,以“重上井岡山”爲主題,制定了“湘贛邊區鄉村振興紅色經典線”。

線路自北向南共由9個縣市串聯(平江縣——瀏陽市——醴陵市——攸縣——茶陵縣——炎陵縣——井岡山——桂東縣——汝城縣)聯通湘贛兩省,沿線輻射70個鄉鎮。

大湘西地區

旅遊精品線路

湖南大湘西地區,深處武陵山、雪峯山腹地,與澧水、沅水、資水及其支流匯聚,擁有獨特的自然景觀,濃郁的古城風貌,屬於湖南省旅遊資源聚集區。爲促進湘西地區合理開發利用旅遊資源,使文化旅遊產業推動扶貧,省文化和旅遊廳聯合周邊四省市共同打造“跨區域融合旅遊精品大環線”,大環線聯通湘西周邊四省一市,共由兩條線路組成,分別是串聯湖南、重慶、湖北三省市的“土家苗鄉峯林峽谷觀光線”和串聯湖南、貴州、廣西三省的“瑤鼓侗歌古城商道探祕線”。

土家苗鄉峯林峽谷觀光線”線路共由張家界(天門山、寶峯湖、黃龍洞、武陵源)——龍山(賀龍紀念館、八大公山、裏耶古鎮)——恩施(恩施大峽谷)——酉陽(酉水河古鎮)——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鳳凰山森林公園)——花垣(邊城茶峒、十八洞村)——吉首(矮寨大橋、矮寨鎮、坪朗村)——古丈(紅石林、棲鳳湖)——保靖(呂洞山景區、白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永順(芙蓉鎮、不二門、猛洞河漂流、老司城遺址)——張家界(武陵源)串聯而成。

“瑤鼓侗歌古城商道探祕線”,線路由吉首(乾州古城)——鳳凰(鳳凰古城、南方長城)——銅仁(梵淨山、苗王城)——新晃——洪江(洪江古商城)——會同(高椅古村、粟裕故居)——靖州(地筍苗寨、飛山)——通道(百里侗文化長廊、萬佛山)——龍勝(龍勝梯田)——桂林(龍脊梯田、灕江)——新寧(崀山國家地質公園)——武岡(雲山風景名勝區)——城步(南山牧場、白雲湖)——洞口(雪峯山)——懷化(黔陽古城)——漵浦(楓香瑤寨)——沅陵(鳳凰山森林公園、龍興講寺)——吉首(乾州古城)串聯而成。

文、圖/胡邦建

編輯/唐李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