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爲目前的國際空間站都差不多要退役,屆時中國將是唯一一個具有空間站的國家。應當說,國際空間站是人類太空合作領域巨大的里程碑。

2019年12月27日20時45分,長征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2000多秒後將實踐二十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飛行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2020年5月5日18時,爲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新研製的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約488秒後,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這意味着中國正式邁進了“空間站時代”。

中國將成爲世界上第一個擁有獨立空間站的國家

目前只有由16個國家共同建造的國際空間站尚在運行,如果中國空間站能夠成功在2022年建設完成,中國將成爲世界上第一個擁有獨立空間站的國家。

未來的中國空間站什麼樣?看一段視頻瞭解下:

視頻來源:央視財經《第一時間》欄目

此前,造就邀請了不少航天領域的專家講述空間站的建設,今天就來一起回顧下:

國際空間站

是人類太空合作領域巨大的里程碑

太空競賽結束以後,人類航天活動朝着更實用、更高效、更實際的方向發展。對於耗資巨大的載人航天活動、太空探索活動等,各國發現合作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減輕單一國家的負擔。

國際空間站正是目前人類最大的科技合作工程,也是迄今爲止最龐大的人造航天器。國際空間站屬於第四代空間站,由多個加壓艙段組成,重量達到400多噸,運行在距離地球400公里高的軌道上,非常的明亮,能達到負三等星。

應當說,國際空間站是人類太空合作領域巨大的里程碑。但是它可能在2024或者2028年退役,在此之後,國際空間合作事業將何去何從,目前還是未知之數。

不久的將來,

中國將是唯一具有空間站的國家

近20年來我們國家在航天事業上應該說取得了比較輝煌的成就。

最近幾年,我們研發出來的新的運載火箭特別多,長征五號、長征七號等等,在國際上都是屬於非常領先的。空間站的建設也已經啓動,2022年要建成這個空間站,會有很多新材料、新藥品等等一系列的東西。

因爲目前的國際空間站都差不多要退役,屆時中國將是唯一一個具有空間站的國家。

未來的路,還很長,未來的挑戰很大,可能性也很多,我們會堅守航天人的優良傳統,爭取早日建成大家所期望的航天系統,給大家帶來更好的生活。

爲什麼頂尖大國

不惜砸鍋賣鐵也要去太空做實驗?

國際空間站是持續開展太空科學探索的典型代表和集大成者,也是人類的凌霄寶殿,可以把它想象成是懸浮在太空中的一個超大號實驗室。

國際空間站是從1994年開始建設,到2011年才完全建成,有16個國家參與。目前美國、俄羅斯、歐洲、日本在國際空間站上建立了多種多樣先進的實驗裝備,開展了深入的材料科學研究,收穫頗豐。

可以說,國際空間站是人類科學技術和大型建造工程的結晶。但非常遺憾,它即將於2024年退役。

我們國家在天宮二號實驗室之後進入了一個空間站的建設階段,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設計和研製工作,預計到2022年就會翱翔在太空。

我們的建造時間算下來是三到四年,遠遠少於國際空間站的17年,這也體現了我們中國速度和中國效率。

(本文未經造就授權,禁止轉載。)

文字 | 黃一成

版面 | 田曉娜

互動話題:感謝你的在看、轉發、評論,你認爲太空探索的最大意義是什麼?

歡迎關注即將到來的2020造就WOMEN大會。

每週評論區,被zan最多的評論者,將獲得造就WOMEN雲大會門票一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