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6期

魯迅先生說:“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那麼,《孔雀東南飛》毀滅的有價值的東西是什麼呢?應該說是在命運的困頓中苦苦掙扎而又難逃摧殘和拷打的人性。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時代烙印下,兩種截然不同生活方式的家族相撞了。撞到了焦仲卿的軟弱,也撞到了蘭芝的低情商。毀滅的是上帝的靈長,昇華的是不屈的靈魂。

——吉林省樺甸市第八中學 車坤

《孔雀東南飛》中愛情悲劇原因之解讀

—— 汪帥 北京八中烏蘭察布分校

【摘要】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焦仲卿、劉蘭芝夫婦的悲劇 千百年來贏得了人們的代代嘆息。拂盡長長史卷的點點塵埃,讓我們細細探究《孔雀東南飛》的悲劇成因。

【關鍵詞】

愛情悲劇 封建家長制

焦仲卿 劉蘭芝 兩個家庭

在東漢末年,有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有一段傳頌久遠的愛情,一個舉身赴清池,一個自掛東南枝,千百年來,引得無數癡情男女爲之嘆息、爲之感動,這就是被稱爲古今第一長詩的《孔雀東南飛》。我們不禁要問:造成焦仲卿、劉蘭芝愛情悲劇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我認爲有四個方面的原因:

一、封建家長制的壓迫

詩歌開頭的小序寫到: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爲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聞之,亦自縊於庭樹。時人傷之,爲詩云爾。顯然,焦母的遣和劉兄的逼是造成二人悲劇的主要原因。試想,如果沒有焦母和劉兄的壓迫,焦仲卿和劉蘭芝會殉情嗎?不會。

讀者或許會問:“難道他們就不能不服從焦母和劉兄的命令嗎?”不能!故事發生在“漢末建安中”,當時的社會背景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的倫理綱常逐漸佔據了統治地位,在家庭生活方面就有“天下無不是之父母”的說法,家長制成爲清規戒律。

何爲封建家長制?就是一切家長說了算,做子女的必須服從,否則就是不孝,就是大逆不道!焦母和劉兄就是封建家長制的代表,是家庭的主宰,封建禮法不允許焦仲卿、劉蘭芝不服從他們的命令。決定焦仲卿、劉蘭芝幸福生活的不是他們自己,而是焦母和劉兄。因此,封建家長制的壓迫是造成他們夫婦二人愛情悲劇的主要原因。

這首長達1785個字的現實主義傑作,一方面勇敢地揭露了封建家長制、封建禮教的罪惡,指出了它對於年輕一代特別是對於年輕婦女的嚴重迫害;一方面熱情地歌頌了年輕男女忠實於愛情的高尚品德,歌頌了他們爲忠實於愛情而對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作出強烈反抗的背逆行爲。[1]

二、焦仲卿的無所作爲

《周易》曰:君子以思患而預防之!在禍患還未發生之前就進行預防,焦仲卿顯然沒有做到這一點。

首先,焦母說: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由此可見,焦母與蘭芝的矛盾由來已久,作爲兒子和丈夫,焦仲卿並沒有事先協調好母親和媳婦之間的關係。面對蘭芝的控訴與焦母的逼迫,他顯得很無奈,缺乏理智和智慧。

其次,由於封建家長制,焦仲卿不能違背母親的命令,只能將蘭芝休回孃家,這可以理解,因爲時代的侷限,但是他對蘭芝“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的承諾卻遲遲不兌現,在蘭芝回孃家的這十多天裏,他沒有設身處地地考慮妻子的艱難處境,對妻子的關心不夠。

最後,在二人分別時,蘭芝還特別提醒丈夫:“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懷。”在那一刻,焦仲卿就應該想到問題的嚴重性,但他對妻子的擔憂未引起重視。

焦仲卿在蘭芝與焦母的矛盾不可調和之前沒有及時協調與化解,又在蘭芝被逼婚之前沒有采取妥善的解決辦法,而當他得知蘭芝要再嫁時,說:“賀卿得高遷!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卿當日勝貴,吾獨向黃泉!”用一種情緒對抗來解決問題,由此可以看出焦仲卿不成熟、不理智,缺乏獨立的個人意志,是一個生性懦弱、膽小自卑、謹慎怕事、敏感多疑的人。[2]

作爲丈夫,他是不稱職的、不合格的,他沒有做到防患於未然。因此,造成他們愛情悲劇的原因也有仲卿的無所作爲。

三、劉蘭芝自身的性格

《孟子》曰: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當一個人的行爲達不到預期目標時,他應該反過來從自己身上尋找原因,而不是一味地怨天尤人。

仲卿蘭芝的悲劇,首先源於焦母與蘭芝產生了矛盾。焦母和蘭芝兩人何以會產生矛盾,換句話說,爲什麼焦母不喜歡美麗善良、勤勞能幹、知書達禮、多才多藝、忠於愛情、不慕富貴的劉蘭芝?是因爲焦母是一個窮兇極惡、罪大惡極的大惡人嗎?不是。蘭芝真的完美無缺、毫無缺點嗎?顯然也不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誠然我們讚美蘭芝身上的種種閃光點,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辯證地、一分爲二地看待問題。

焦母對蘭芝的評價:舉動自專由,一舉一動愛自作主張,這沒有冤枉劉蘭芝,因爲她的確是一個性格沉着、有決斷、不向蠻橫的高壓手段投降、富有個性的女子。[3] 從她一開始的“自請遣歸”,到後來面對兄長的突然允婚,再到最後的“黃泉下相見,勿違今日言”,都體現出來這一點。

蘭芝和焦母矛盾的根源是蘭芝那種與妥協空氣不能相容的堅貞不屈的反抗性,[4]蘭芝剛烈的性格在客觀上起到了激化婆媳矛盾的作用。[5]然而,焦母是家庭的主宰,在焦家,蘭芝的人生需要重新擬定秩序,如果她不進行調整、不作出改變、始終堅持自己的話,她是無法融入到焦家的,那最終只能以悲劇收場!

因此,他們愛情悲劇的原因也與劉蘭芝自身的性格有關。

四、焦劉兩家的教育理念和人倫秩序不同

俗話說:婚姻不僅僅是兩個人的事,更是兩個家庭的事。

焦劉兩家在教育理念和人倫秩序上是有着很大不同的,我們先來比較兩位母親,焦母強悍蠻橫、唯我獨尊,在家中說一不二,而劉母比較開明,當太守派人來提親時劉母回覆說:“女子先有誓,老姥豈敢言”,這表明她非常尊重子女的選擇;再來比較兩個兒子,焦仲卿孝順,對母親惟命是從,而劉兄有主見、一言九鼎,是家庭的主宰;而劉蘭芝自幼在寵愛有加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自主”,在焦母眼中卻變成了“自專由”,婆媳矛盾自然在所難免。

由此可見,焦家和劉家本質上是不同的,焦家是封建禮教統治下的傳統家庭,而劉家是開明自由的新式家庭,少有封建禮教的壓抑。 因此,悲劇的產生也與這兩個家庭有着不可分割的聯繫。

綜上所述,造成焦仲卿、劉蘭芝愛情悲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絕不僅僅在於封建家長制的壓迫,還與仲卿的不作爲、蘭芝的自專由以及焦劉兩個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我們應該全面地、客觀地、理性地、辯證地看待問題,不能人云亦云,努力做一個思想獨立的人!

參考文獻:

[1]、王運熙.樂府詩述論[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276—292

[2]、楊寧寧. 《孔雀東南飛》婚姻悲劇原因探析[J]思想戰線,1998,(2):32—34

[3]、王運熙.樂府詩述論[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276—292

[4]、溫安仁.爲什麼被遣歸? [J] 教學研究 1985,(5):18

[5]、趙紅娟《孔雀東南飛》中家庭悲劇的心理析解 [J] 南京師範大學學報 1997,(2):108—112

汪帥,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北京八中烏蘭察布分校高中語文教師,多次參加市級、自治區級和國家級教育教學大賽,成績斐然,榮獲第二十一屆全國教育教學信息化大獎賽基礎教育組課例二等獎、全國真語文朗讀文言文大賽二等獎。

欄目負責:劉洪濤

本期責編:楊萍萍

執行主編:彭新穎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