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讀到一篇文章,提到《陽羨茗壺系》中有關明代紫砂藝人陳信卿的一則典故,說陳信卿“仿時、李諸傳器具,有優孟叔敖處”並詮釋了“優孟叔敖”這一典故:說的是楚莊王時藝人優孟模仿裝扮已故楚相孫叔敖,以幫助孫的兒子的事。在這裏形容陳信卿模仿時大彬、李仲芳已達到以假亂真、唯妙唯肖就如“優孟叔敖”的程度了。

利永紫砂博物館國寶復刻系列 荊溪古式紫砂宮燈壺•崑玉

但陳信卿成名後,竟以此爲榮“雅自不羣”;從此不思進取,“自誇洪飲,逐貴遊間”,乃至“不務壹志盡技,間多伺弟子造成,修削署款而已”。故周高起雲:“心計轉粗,不復唱《渭城》時也。這裏又用了一個典故:“不復唱《渭城》時也”

先解釋一下《渭城》,樂曲名,本於唐代詩人王維的一首傳唱千古的送別詩“送元二使安西”,又稱《渭城曲》,詩云: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利永紫砂博物館國寶復刻系列魚化龍

相傳唐詩是可以歌唱的,而演唱此詩歌聲高亢嘹亮,且反覆詠唱,故又稱《陽關三疊》。此處“不復唱《渭城》時”,是指陳信卿成名以後,不思進取,整天喝酒聊天,作品請徒弟“代工”,已不如成名前的“堅瘦工緻,雅自不羣”了,就象歌者再也唱不出高亢動人的陽關三疊——渭城曲了。

利永紫砂博物館國寶復刻系列稱心如意套組

聯繫到當今現實的紫砂業界,也不乏陳信卿式的藝人。他們成名前刻苦努力向前輩學習,繼承傳統,雖缺乏創新,也做出了傳統的精氣神,取得一定成績。但一旦功成名就便不思進取,終日應酬,甚至讓別人“代工”,自己敲章數錢。這樣的人終難大有作爲,更不說留下傳世作品,爲張揚紫砂藝術作出貢獻了。

利永紫砂博物館國寶復刻系列勁松報春

(本文作者系著名紫砂學者陳茆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