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三国演义》的原因,袁绍和袁术(文中简称'二袁')为不少人熟知。

根据真实历史记载,这哥俩真的很牛。

都是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

都和曹操作对,都败于曹操之手。

都出身东汉名门,四世三公大家族的成员,血统高贵。

脾气都很大,都很自负,瞧不起穷人。

但有一样不同,袁绍去世时,尚有一定资产;反观袁术,去世时,输得裤衩都没了。

袁绍一生,纵横捭阖,出了不少风头。但最后摔了个大跟斗,官渡与曹操决战,惨败而归,不久谢世,退出人生舞台。

年轻时谋诛宦官,英明果断;后出于义愤,组织讨董义军,被推为盟主,威名播天下;收拾韩馥、公孙瓒等地方军阀,统一河北,成为独立王国。

按理说,袁绍应该能击败曹操,问鼎中原,统一天下。

可是历史很残酷,名门之后的袁本初,最终败于曹操之手,一蹶不振。

姑且不论演义里郭嘉的"十胜十败"论,把袁绍贬得一无是处,果真如此吗?

根据真实的历史,答案是否定的。

论个人能力,袁绍不比曹操差,至少持平吧。袁绍之所以输给曹操,总结起来,有不少答案。

窃以为袁绍输给曹操的主要原因,有下面几点。

1、 名门之后的天然优越感,使袁绍很自负。年轻时尚能礼贤下士,懂得谦虚的重要性,可随着年岁的增长,袁绍越来越固执,不容易采纳别人的观点,致使大好战机一再丧失,最终兵败官渡,遗恨永远。

2、 没有和袁术搞好团结,因为不是嫡出,是父亲的小老婆生的,嫡出的袁术轻视袁绍,使年岁比袁术大的袁绍老大不爽。结果兄弟俩的矛盾越来越深,使曹操渔翁得利,各个击破;

3、 缺乏科学的远景规划,办事往往凭情绪,比如接纳和放跑刘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常常被奉承他的人忽悠,徒费兵马钱粮。只要哄他开心,要官有官,要钱有钱。一句话,只要让袁绍高兴,一切好商量,成为一个无原则无组织的东汉高级干部。

至于袁术,和袁绍比起来,可圈可点的更少。此人刻薄寡恩,标准的纨绔子弟,老子想咋样,就得咋样,否则有你好果子吃!

称帝是开玩笑的吗,没有足够的实力,能称帝吗?

袁术在四面环敌的情况下,为了过一把帝王瘾,悍然称帝,引起众怒,一步步走向灭亡。

如果放弃嫡出庶出的成见,联起手来,共同对付曹操和其它诸侯。根据二袁的能耐,天下肯定是二袁的。

历史没有假设,袁绍呕血而亡,袁术吐血而终。当然,这是小说家的说法,真实的历史,二袁比曹操挂得早,但不太可能吐血而亡。

千载之下,为袁绍、袁术这对哥们惋惜,你俩闹不团结,让老曹捡了个大便宜,成立了曹魏帝国。

后人对袁绍有这样的评价:绍外宽雅有局度,忧喜不形于色,而性矜愎自高,短于从善,故至于败。

对袁术,后人亦有评价:狂愚而逞者袁术,而犹饰伪以自尊。

唉,方二袁之起,借其世资以撼天下。绍举四州之众,南向而逼官渡;术据南阳,以扰江淮,遂窃大号;吕布骁勇,转斗无前而争衮州。方是之时,天下之窥曹公,疑不复振。而人之所以争附而乐赴者,袁、吕而已。

二袁兄弟呀,一副有王炸的好牌,最终打成烂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