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值得一提的是,她是在歌劇《白毛女》上演之後才被救出的“喜兒”。由此可以得出,歌劇中的喜兒這一角色靈感不是來源於羅昌秀,而是來源於流傳在晉察冀一帶“白毛仙姑”的傳說。

想必大家都看過電影《白毛女》吧?劇中的女主角喜兒是由著名的電影演員田華扮演的。

(田華扮演的喜兒)

其實《白毛女》最早是以歌劇的形式展現在人們眼前的。劇中喜兒以天真爛漫的少女形象出場,她是僱農楊白勞的女兒。

由於父親欠下了黃世仁的高利貸,在年關臨近時,黃世仁逼債逼死了楊白勞,最後黃世仁把喜兒霸佔抵債。

從此喜兒成了被傷害被侮辱的女孩。她爲了反抗,隻身逃進了深山,常年住在不見陽光的山洞裏。

時間一長,喜兒的滿頭黑髮逐漸變白,爲了活命,她經常喫廟中的貢品,人們稱其爲“白毛仙姑”。

到後來解放軍進入深山救出了喜兒,喜兒重見天日。

歌劇的主題是:舊社會把人變成了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了人。

歌劇白毛女

這部歌劇是抗戰即將勝利時創作的,起到了鼓舞了人心的作用。

有人發出這樣的疑問,《白毛女》這個故事是道聽途說還是純屬虛構呢?

我可以告訴大家,《白毛女》是根據傳說與真實人物結合創作出來的故事。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在1944年5月,抗日即將勝利前夕,當時《晉察冀日報》記者李滿天給時任魯藝文學院院長,延安大學校長周揚寫了一封信。

信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在1940年期間,河北省阜平縣易家莊一帶的一個山洞裏,住着一個渾身長滿白毛的仙姑。

據說仙姑法力無邊,能懲惡揚善,扶正祛邪,主宰人間的一切禍福,人們爲了供奉白毛仙姑,仙洞前種香火不斷。

《白毛女》的創作靈感就來源於這個傳說。

有了這個故事的架構,周揚想到了用歌劇的形式展現在人民面前。

民間小調在北方有豐厚的羣衆基礎,是一種喜聞樂見的表演形式。周揚就把這個傳說講給了魯藝學院的創作者們。

其實歌劇《白毛女》是延安魯藝藝術學院集體創作的作品。是由賀敬之、丁毅執筆,馬可、張魯、瞿維、煥之、向隅、陳紫、劉熾等作曲的作品,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作品成型後,經過長時間的打磨和修改,到1945年,最初的歌劇白毛女在延安邊區演出,隨後引起了轟動。據說在演出時,有一個戰士對黃世仁恨之入骨,竟然忘記這是在演戲,端槍就向黃世仁射去,幸虧旁邊的戰士機靈,把他的槍托了一下,演黃世仁的演員逃過了一劫。從這以後,戰士看戲一律不許帶槍,由此可見這部作品的真實性。

同年4月,作爲中國共產黨第7次全國代表大會演出,受到毛主席的表揚。後在解放區各地陸續上演,廣受人民羣衆和戰士的歡迎。

歷史上確實有喜兒這樣的原型,不過是在創作《白毛女》之後發生的。

比如四川的羅昌秀,人們稱她爲喜兒的原型,她爲了躲避地主的迫害,在山林裏生活了11年,後來於1945年被解放軍救出。

值得一提的是,她是在歌劇《白毛女》上演之後才被救出的“喜兒”。由此可以得出,歌劇中的喜兒這一角色靈感不是來源於羅昌秀,而是來源於流傳在晉察冀一帶“白毛仙姑”的傳說。

文/秉燭讀夏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