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5 10:19 | 浙江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丁一剛

聽穎師琴歌

作者:李賀(唐)

別浦雲歸桂花渚,蜀國弦中雙鳳語。

芙蓉葉落秋鸞離,越王夜起遊天姥。

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牽白鹿。

誰看挾劍赴長橋,誰看浸發題春竹。

竺僧前立當吾門,梵宮真相眉棱尊。

古琴大軫長八尺,嶧陽老樹非桐孫。

涼館聞弦驚病客,藥囊暫別龍鬚席。

請歌直請卿相歌,奉禮官卑復何益。

有“詩鬼”之稱,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李賀在《聽穎師琴歌》這首詩裏寫道——芙蓉葉落秋鸞離,越王夜起遊天姥。描述了“越王夜起遊天姥”的遊仙之景,與李白夢遊天姥有異曲同工之妙。當中的越指的就是現今的紹興,天姥就是紹興新昌境內的天姥山。

“浙東唐詩之路”是中國山水詩的發源地,是唐代詩人心中的樂園,新昌是唐詩之路精華地段,有四百多位詩人留下了一千五百多首詩篇。早在唐以前,唐詩之路中的天姥山就已經是中國文人嚮往的文化名山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唐代詩人追慕前賢足跡,尋訪天姥山並留下了《夢遊天姥吟留別》《壯遊》等千古絕唱,將天姥山推到了一個崇高的理想境界,天姥山遂成爲詩人追求精神自由的樂園。

天姥山到底在哪?其實在很多唐詩中都有體現。就比如白居易的《沃洲山禪院記》:“東南山水,越爲首、剡爲面,沃洲天姥爲眉目”已經將天姥山的方位和地位表達出來了。很多,在此不再一一舉例。筆者爲了找出更多有說服力的內容,就花了一些時間在歷年的《人民日報》上找了很多有關天姥山的報道,挑了部分內容分享給大家:

令人神往的“唐詩之路”

1992年9月20日第8版

中國有絲綢之路,也有“唐詩之路”。從古都紹興出發,自鏡湖向南經曹娥江,沿江前行,即入浙東名溪剡溪,溯源而上,經新昌的沃江、天姥,最後便至天台山石樑飛瀑。在唐代,這是一條極有名的古旅遊熱線,當時有名的詩人,接踵踏歌而行……

浙東《唐詩之路》解千古之謎

1997年5月27日第10版

在唐代,浙東山水名重海內,吸引了衆多詩人或從京洛舟車南下,或自岷、峨沿江東流,間關萬里,絡繹不絕。在唐詩初、盛、中、晚的各個時期,鏡湖,禹陵、若耶溪、越王臺、剡溪、沃洲,以及會稽、四明、天姥、赤城、天台諸山,均留下了詩人們的蹤跡。李白的《越中覽古》《越女詞》《夢遊天姥吟留別》等千古名篇就爲浙東山水風物增光添色不少……

吳越文化的歷史軌跡與當代意義

2009年12月25日第7版

唐、宋時期的繁盛。唐宋兩朝,吳越兩地文風鼎盛、人文薈萃。在初唐與盛唐之間,吳越湧現出一批風流倜儻、個性不羈、有名士風采的文人,以文詞俊逸揚名於京城的“吳中四士”--賀知章、包融、張旭和張若虛是他們中的代表。到盛唐、中唐,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幾度流連忘返於金陵、浙東一帶。從錢塘江畔的渡口西行,穿越浙東運河,經蕭山到紹興鑑湖;順浙東運河向東至上虞,南入曹娥江、剡中,再到天姥山、天台山,有600多位唐代詩人行吟其間,留下1000多首詩……

悠悠唐詩路 夢迴天姥山

2018年10月3日第7版

天姥山地處今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東南部,留存有“天姥古道”,爲浙江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從天姥門戶新昌縣班竹村出發,植被蔥蘢,空氣清新,任繼愈先生題寫的“天姥山”三個大字立於路邊。攀天姥古道,登會墅嶺,可遙望天姥主峯,遠處羣山綿延、比肩接踵,“連天向天橫”。古道旁有古泉眼,泉水清冽,沁人心脾。據《天姥山志》主編徐躍龍考證,到了晉宋時期,謝靈運與這座被賦予瑰麗神話色彩的天姥山結下了不解之緣,其 《登臨海嶠初發彊中作與從弟惠連見羊何共和之》雲:“攢念攻別心,旦發清溪陰。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高高入雲霓,還期那可尋。儻遇浮丘公,長絕子徽音。” 歲月流轉到唐代,李白初出四川即有《秋下荊門》,其雲:“霜落荊門江樹空,布帆無恙掛秋風。此行不爲鱸魚鱠, 自愛名山入剡中。”表達了對剡中的仰慕。李白想循着謝靈運的舊徑上天姥山,找尋“謝公宿處”,“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因爲謝靈運和李白,天姥山聲譽日隆。實際上,李白之外,僅唐代就有幾百位詩人不吝對天姥山的讚美。據不完全統計,唐代以天姥山爲題材的詩歌多達 400 餘篇……日前,浙江省人民政府印發《浙江省傳承發展浙江優秀傳統文化行動計劃》,提出“建設新昌天姥山·十里潛溪旅遊度假區等項目,重現浙東唐詩之路”。新昌縣相關負責人表示,位於新昌縣的“天姥山”是浙東唐詩之路這條古道上最耀眼的明珠。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