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利他

大华是一个程序猿。昨天和直属主管谈工作的时候,因为被主管催促进度,话说重了。感觉不爽,直接一拍桌子,老子不干了,走人。在一旁的同事老李拉他到一边劝慰,小弟,至于吗,多大点事情。找份工作不容易,不如缓缓,找到工作再辞职也不迟啊。大华哪里肯听,老子就是要走,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故事中的大华是年轻的90后,确切说是95后。老李是80后大哥。都说职场中一大真理:80后不敢轻易离职,因为上有老,下有小,还有房贷和车贷。80后如果离职一定是深思熟虑后,找好下家再提离职。而90后一言不合可以离职,工资可以不要,裸辞都可以,不爽就要走人。

老王曾经也是中文系高材生,诗文俱佳。在公司担任微信公众号资深文案已经多年。可是最近他明显感觉到力不从心。新来的一位刚工作两年的妹子和一个年轻后生小弟笔法清奇,往往脑洞大开,深受主编青睐。老王原先飞扬的文采突然感觉有心无力。

无疑,老王是80后,两个新人属于不折不扣的90后。世界属于年轻人的,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公司国庆节期间因为业务发展需要加班。老钱本想带娃出去嗨皮,但是想想有三倍的工资和孩子的补课费,犹豫后还是答应了。小张早已经订好了和女友去巴厘岛浪漫的机票,一听加班,他内心是崩溃的,抗拒的。此刻,多少银子对他来说都是浮云。

这里的老钱是80后,加班虽然内心拒绝,但是还是在利益诱惑下接受。小张是90后,绝对拒绝排斥加班,甚至不喜欢上班。

老周当年大学毕业的时候,因为自己的学校非211名校,为自己的工作特犯愁。老周的爸爸还亲自带他去见了做局长的一个远房亲戚,希望能提携一下老周,有份好工作。小杨今年毕业了,他倒不愁工作,他在盘算着如何创业。

这就是80后和90后的区别,80后愁工作,90后想着创业。80后想着打工,90后想着当老板。

好不容易发了工资。大伟赶忙还了老家房子的房贷,交房租,还信用卡,剩下的留在余额宝,买点保险。小飞拿到工资后,迫不及待给哥们打电话,今晚约起来,一起去卡拉OK唱到凌晨三点。第二天睡到下午起来,点个外卖,继续打游戏。

这也是80后和90后的区别。80后有贷款,压力山大,有点闲钱可能去买保险或互联网理财。90后能不月光族就不错了,挣钱就是要花的。如果钱不够了,喜刷刷,信用卡、花呗和网贷随时伺候,反正不能委屈了自己。

同样是给领导提建议。老方毕恭毕敬给领导发了一封邮件。见领导没回复,他礼貌敲门走近办公室,打印出来自己的建议,当面和领导陈述完毕。而小赵则是在楼下停车场遇到领导,直接上前一股脑一吐为快,领导却感觉没有受到足够尊重,小赵却很有成就感。

似乎90后的领导都这种感受,他们似乎不太善于懂得如何礼貌沟通,喜欢直截了当。80后则较为含蓄一些。

办公室里领导廖主任喜欢听《十年》、《有多少爱可以重来》、《隐形的翅膀》。他对于年轻下属喜欢听的《王妃》、《我的滑板鞋》嗤之以鼻。他常常说,想当年我最擅长的游戏是反恐cs、魔兽和大话西游,不是现在的王者荣耀。

这也是80后和90后的区别。

老孙因为离开这座城市回家发展不得不离职,离职前准备得井井有条,工作交接清晰,已经提前预订了机票酒店外出旅游。小吴网上无意中看到一个帖子,头脑发热,决定世界那么大,马上出去走走看看,于是他想要的一场说走就走的旅游实现了。

这也是80后和90后的区别。

凡事皆有原因。每一代人都有一代人成长的痕迹。80后成长于改革开放初期,生活还不富足。等上大学的时候突然发现大学的学费高了许多,高校扩招了,教育产业化了。毕业后工作没有分配了,一切要靠自己,爸爸也不是李刚,也没有干爹。

90后则成长于改革开放后的21世纪,可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到大都是蜜罐中,他们就是中心。他们可能不知道花生是地里生长的,还以为是树上结的果子。

80后逐渐老去,90后正在崛起,世界是属于他们的。江山代有才人出,未来还有00后在准备下一轮的新老接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