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11匯改後(注:2015年8月11日,中國央行宣佈調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做市商參考商日銀行間外匯市場收盤匯率,向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提供中間價報價,業界簡稱“811匯改”,這是中國金融對外開放的歷史性時刻),劉央意識到,只做二級市場的股市,已經不能給她的投資人帶來豐厚回報,“811匯改後,我就在上海成立了上海覓確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準備給咱中國人管錢了,以前是給外國人管錢。而西澤中國健康醫療基金主要投資於大中華地區的健康醫療相關行業,其投資組合成分多數爲股票和股票相關投資工具的組合,目前由劉央的得力干將楊豔管理,年初至今回報爲20.4%。

這是一個香港“女股神”的故事。


劉央

2001年,因爲抓住了B股暴漲的牛市,彼時出任首域投資(香港)有限公司的首席投資官的劉央在6個月時間內爆賺3倍並套現,一戰成名,被媒體稱爲中國的“女版巴菲特”。有趣的是,那是她第一次聽到“巴菲特”這個名字。11月29日,現任西澤投資管理公司(香港)主席的劉央在位於香港中環半山處的辦公室接受了證券時報記者專訪。

劉央,身上有着迥異於小女人的鮮明個性,說話聲音乾脆利落帶着沙啞,口音仍然京腔京韻,講起話來滔滔不絕,不喜歡被打斷,而且越說語速越快,很能帶動氣氛。在評論某一件事時,她會鮮明地亮出自己的態度,表達自己的喜惡。作爲中國第一代基金經理,劉央親歷、見證並參與了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她所管理的西澤中國基金,自2003年成立以來,累計回報338%。54歲的劉央經歷幾輪牛熊市動盪,跨越了中年危機,她向記者表示,從業27年,市場就是她的江湖。在這期間,她顛覆了自己此前一直遵守的投資理念,由曾經成就她的價值投資轉向趨勢投資,並開始逐步加大在中國的佈局,於2017年在上海成立上海覓確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並組建PE團隊,涉足一級市場的文娛+大健康醫療。

她說A股將是她投資組合中的核心配置資產,“我覺得A股10000點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是可以看到的。”劉央語氣肯定地說。

逆勢投資一戰成名

劉央介紹,中學時期喜歡古詩詞與詩歌的她一心想報考北大西語系,然而高考那年,中央財經大學提走了個人檔案,成爲中央財經大學第一屆國際金融專業的學生,從此與金融結緣。1988年畢業後,便加入中信集團,在那裏結識了她人生中的第一位貴人——中信集團前董事長王軍。由於出色的財務分析和英語能力,集團分配她掌管財務工作,幾年後,才25歲的劉央直接向王軍彙報工作。28歲,劉央被公派到澳大利亞,當時中信集團與Hambros Australia發起第一個封閉式中國基金——信瀚中國投資基金,並在澳洲證券交易所上市,劉央擔任投資總監,這是最早的一隻在海外上市的封閉型中國基金。“我很lucky,他(王軍)打開了我人生中的一扇窗,也是我生命中的一個貴人,我後來也證明了自己的能力,爲公司賺到了錢。”劉央說。

當年,“我在首域第一年剛好遇到了中國證監會宣佈境內居民可以交易B股,B股暴漲,而我可能是當時全球持有B股最多的基金經理,大概4000萬美元。因爲當時沒人看B股,恰恰我在低點買入,幾乎買什麼賺什麼,6個月內B股升了三倍,我就全部套現。當時公司拿出了一筆錢給我作爲獎勵,這是我人生的第一桶金。”劉央因此一舉成名,並被南華早報稱爲中國的“女版巴菲特”。劉央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起初我對這一稱號特反感,覺得是性別歧視,我有名有姓爲什麼非得給我一個女巴菲特稱號,說實話,我當時並不知道巴菲特這個名字。但後來瞭解之後,就開始研究巴菲特的投資之道。”

因爲出色的業務能力,劉央很快被獵頭找上門,委託獵頭來挖人的,就是後來劉央的東家西京投資(去年更名爲西澤投資),改變了劉央的人生軌跡。2003年,劉央正式加入西京,併發起了讓她在投資界站穩腳跟的西京中國基金。正是這一年,非典肆虐,劉央在海南出差被困喜來登酒店,沒想到卻無心插柳,“太痛快了,當時股市大跌,我們大舉買入,隨後股市反彈,投的每一分錢在當年都是兩三倍的回報。”西京中國基金當年淨盈利達到93%,她的團隊貢獻了整個西京80%的收入,這一戰爲她日後執掌西京埋下伏筆。

2006年,西京投資創始人Peter Irving因意外去世,按照他的遺願,劉央獲得股份獎勵,成爲聯席主席。隨後幾年間,西京其餘兩位創始人退出,劉央在2011年收購了所有西京投資的股份,正式掌控這家英資資產管理公司。


劉央

憶起往事,劉央滔滔不絕,她向記者提到了當年買中國建材(3323.HK)的過程。2008年金融危機,中國建材被摩根士丹利沽空認爲其價值爲0,彼時中國建材負債率高達300%,股價被砸盤。“我當時覺得這隻股票價值不該是0,我去參觀過中國建材萬噸級水泥廠,就在徐州。後來我就向董事會申請買1億股中國建材。你不知道當時場面有多激烈,對沖基金砸盤的時候,我是1000萬、1000萬排隊在那裏頂着。當時買入中國建材成本大概在0.6港元左右,6個月後就升了,賣的時候大概是兩三塊,一點點賣。”這筆交易爲劉央賺了上億港元,劉央也因此與中國建材時任董事長宋志平成爲摯友。“我的性格就是不服輸,不認輸,其實當時也是頂着壓力買進去的,因爲金融危機,所有人都覺得這隻股票要完蛋了,負債率這麼高,連宋志平都覺得公司可能要破產了。”劉央感慨。

初嘗“滑鐵盧”

曾因持有B股一戰成名,也曾因投資股票失利而備受爭議,這位西澤投資的女掌門人投資事業幾經沉浮,依然還活躍在一線。

2011年至2014年,對於劉央來說是其人生中的最低谷期。由“女股神”變成了“燈神”(香港市場對反向指標的稱呼),西京中國基金連續三年跑輸大市。在這次專訪一開始,劉央毫不避諱坦稱當年的投資失利,除了買入銀基集團(0886.HK)的時間大錯特錯外,踩雷中金再生(0773.HK)令她旗下基金損失1億美元。

投資遇阻的劉央開始放慢腳步,反覆檢討自己的投資理念。她認爲在A股不能完全地執行價值投資理念,“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念是好的,我以前也堅定執行並賺到了錢,但他的理念、方法不一定適合中國,沒法完全複製。制度,金融體系,法律體系完全不一樣,價值投資理論就是‘Buy low Sell high’,但是誰能超過上帝這隻手或者政府這隻手呢?我們不要在縱向上考慮價值,而是把時間的週期橫向展開,就出現了趨勢,就是所謂的週期性的考量。”劉央說。她把自己總結出來的投資理念冠名爲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結合的“貫通法”,即,在中國投資國情決定風險,先要自上而下對國家政策環境,行業趨勢進行分析,再自下而上收集好公司的資料加以研究,兩者同等重要。趨勢選定行業和範圍,價值研究個股。

“做時間的朋友是很難的,但做週期的朋友就相對簡單。週期是由很多政策、環境和人爲的因素造成,人要想走運,投資要想收穫,當然不能偏離大的歷史進程,大的週期趨勢,否則你會被埋在一個坑裏永遠出不來。特別是做基金經理,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跟隨大週期的腳步,牛市不對抗,熊市不沉淪。”劉央談及她的投資感悟時如此表示。

目前,西澤投資管理規模平均逾30億美元,其中西澤中國基金主要專注於中國股票,包括H股、紅籌股、A股和美國存託憑證等,成立至今累計回報338%,跑贏恒指194%。而西澤中國健康醫療基金主要投資於大中華地區的健康醫療相關行業,其投資組合成分多數爲股票和股票相關投資工具的組合,目前由劉央的得力干將楊豔管理,年初至今回報爲20.4%。西澤亞洲基金主要投資於亞洲(除日本)上市公司,年初至今回報表現11.6%。西澤日本發展基金主要投資於在日本的上市公司,年初至今回報表現27.4%。

A股會到1萬點

811匯改後(注:2015年8月11日,中國央行宣佈調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做市商參考商日銀行間外匯市場收盤匯率,向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提供中間價報價,業界簡稱“811匯改”,這是中國金融對外開放的歷史性時刻),劉央意識到,只做二級市場的股市,已經不能給她的投資人帶來豐厚回報,“811匯改後,我就在上海成立了上海覓確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準備給咱中國人管錢了,以前是給外國人管錢。此外還組建了PE團隊,涉足一級市場,聚焦文娛和大健康醫療產業。過去三四年就在幹這事,耗時耗力,這段期間我很少出來接受採訪。”劉央向記者表示。

據劉央透露,2015年8月成立中國文化和娛樂產業基金,開始介入影視業一級市場投資,一期規模爲10億港元。2018年將這部分私募業務重組成獨立的和高資產管理公司,專注文娛和大健康醫療的一級市場投資。她拿出40%股份給團隊,個人持有60%。目前和高資產管理公司已經投資了十幾個項目,包括周星馳的電影《美人魚》,去年在北美市場大賣的《我的超豪男友》,此外還買下了熱門小說《解密》版權,目前已投資1600萬元。

在專訪過程中,劉央和她的團隊都一致看好中國市場,她向記者表示,“我2001年從澳大利亞回來,加入首域香港後,召開第一次記者招待會,就對外說過,資產配置不單配中國是不行的,A股市場是一定要佈局的,不管多難,我都長期看好,A股上10000點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是可以看到的。既然這樣,我爲什麼不去做,不加大投入?”

在劉央管理的某最大慈善基金A股專管賬戶10年業績回報達1440%,其中就投資了美的、雲南白藥、茅臺等。“其中一些股票今天都還能繼續投的。比如股價已經漲了十幾倍的美的,我們在2004年就買入,持有美的長達10年,給我帶來了豐厚的回報。還有我們的基金組合在50元買入的茅臺,我認爲明年依然可以創新高。未來10年,我們在A股找到能賺10倍股票的機會,應該是比過去十年多的。”

投資就是修心

現在是抄底的時候嗎?記者問劉央,劉央斬釘截鐵表示,“現在絕不是抄底的時候,無論是A股,還是港股,都不是。大部分基金經理都是死在抄底,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最聰明,自己抓到了底部,我告訴你,絕對不是。說抄底的,往往都是雷區,你得避開,如果純粹看估值,特別容易陷入抄底的陷阱。”

在劉央看來,投資是一個非常美妙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修煉自己的內心,克服貪婪和恐懼的劣根性。做投資,不會沒有恐懼,也不可能沒有貪婪,所以要克服,要在這中間找到平衡。劉央坦承,自己至今都在尋找二者之間的平衡。“過去幾年,我變得低調,但其實從未離開。我一直在整合我的業務,思考我們的方向、戰略,因爲一旦方向和戰略錯了,有再多的人、再多的錢都沒用,我希望,我們在投資方面不要偷工減料,不僅要踏踏實實做好資管業務,我還要分散我的投資佈局、分散風險。”劉央說。

採訪結束時,天色已黑,“跟你說的有點多了,口都有點幹了。”劉央笑言,第二天,她還要去韓國,拜訪韓國SM娛樂有限公司創始人李秀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