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杜雨萌

作爲保險行業首隻紓困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產品,“國壽資產-鳳凰系列專項產品”的相關情況備受市場關注。

在銀保監會11月15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簡稱“國壽資管”)投資總監劉凡介紹稱,國壽資管設立的專項紓困資管產品,主要選擇那些有核心競爭力、產業發展前景較好,只是階段性出現流動性困難的優質企業,而對於資產負債率或質押比率的多少,則沒有定量的標準。但要注意的是,對於一些企業控股股東或管理層胡亂炒作、不圍繞自身主業進行經營而導致公司陷入經營困境的,這些將不再國壽資管的投資選擇範圍之列。

據國壽資管新聞發言人、副總裁於泳介紹,鳳凰產品是系列產品,募集規模總目標是200億元,採取分期發行的方式,基本上每個項目爲一期,成熟一期,發行一期。從目前的認購情況來看,得到了市場積極的相應。

值得關注的是,除了借道專項產品入市投資外,日前銀保監會對《保險資金投資股權暫行辦法》進行了修訂,本次修訂調整的主要內容是取消保險資金開展股權投資的行業範圍限制。而這對於國壽資產來說又會帶來哪些投資變化呢?

劉凡表示,不同於市場上的其他資金,保險資金主要來源於保費收入,其核心特徵就是追求相對穩健的受益,這就決定其在資產配置上會更傾向於債券,包括利率產品、信用產品等。不過爲了提高受益回報,國壽資管也會在股票市場進行投資配置。此次監管部門放寬保險在權益投資方面的比例,對於發揮保險資金穩定證券市場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未來,國壽資管也會根據市場的波動情況,不斷地增加或調整在股票市場、債券市場的投資比例。

新一輪減稅有望加碼 萬億元紅利待發

■本報記者 包興安

在統計數據顯示減稅降費取得成效的同時,不少企業也反映沒有感到明顯的減負感,呼籲進一步加大減稅降費力度的同時,下一步更大規模、實質性、普惠性減稅降費路線圖也逐漸清晰。那麼,下一步減稅降費如何推進才能取得更好效果?記者就此採訪了有關企業和專家。

作爲一家從中成藥向高端特色仿製藥轉型的醫藥製造業上市公司,景峯醫藥副總裁兼總會計師叢樹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希望國家能夠減稅降費,持續減輕企業負擔,從而推動企業新舊動能轉換。比如,下調增值稅稅率,抵減製造企業的降價壓力;也希望儘快降低社保費率,能夠不增加企業負擔。”

作爲一家高新技術小微企業,協賽(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運營副總裁宋建華對《證券日報》記者說,“我們利用生物技術將食品飲料企業排放的污泥和副產物生產出高附加值的單細胞蛋白飼料產品,來代替魚粉,不但對環境有重要意義,也對降低海洋捕撈和海洋生態有重要貢獻,但像我們這類企業經營成本較高,若能在減稅降費上對這類企業進行傾斜,勢必推動其快速發展。”

“雖然近幾年來我國確實降低了一些企業的稅費負擔,但企業沒有感到明顯的減稅感。”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財政與國家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陳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受徵管強化、傳導機制不暢等原因,削弱了減稅的效果;二是企業經營困難加大,利潤下降,降低了企業的獲得感;三是減稅效應的遲滯性;四是零敲碎打式的減稅方式,一方面,減負的力度不夠,另一方面,不利於引導市場預期,甚至導致“出力不討好”的狀況。

“只有中小企業真正感受到減費降稅的獲得感,帶動實體企業收益率好轉,才能引導資金流到實體經濟,促進產業結構升級,並推動資本市場的繁榮發展。”陳龍說。

近期,中央及相關部門持續表態釋放明確信號,對於下一步更大規模、實質性、普惠性減稅降費已達成共識,下一步採取哪些措施來推進減稅降費也逐漸明晰。

11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表示,要抓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成本行動各項工作,實質性降低企業負擔。要加大減稅力度。推進增值稅等實質性減稅,而且要簡明易行好操作,增強企業獲得感。對小微企業、科技型初創企業可以實施普惠性稅收免除。要根據實際情況,降低社保繳費名義費率,穩定繳費方式,確保企業社保繳費實際負擔有實質性下降。

11月8日,李克強總理在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上指出,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補短板促升級,更大力度減稅降費,採取有效措施努力讓民營企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狀況有比較明顯的改善。

財政部部長劉昆近日表示,研究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和更爲明顯的降費,更好促進實體經濟健康發展。

11月8日,國家稅務總局召開民營企業稅收座談會,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表示,稅務部門將盡快提出體現更大規模、實質性、普惠性減稅降負要求的政策建議,特別是抓緊研究推出推進增值稅等實質性減稅的建議,抓緊研究提出對小微企業、科技型初創企業實施普惠性稅收免除的建議,抓緊研究提出統籌解決稅制改革和推進中發現問題的建議。

“通過持續爲市場主體減輕稅負,放水養魚,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釋放供給潛力的重要舉措。”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實質性減稅”意味着未來減稅的標的將大概率針對主力稅種,比如增值稅或所得稅,並且採取直接降低稅率等更爲直接的方式,爲企業減稅減負。

劉哲認爲,相對於結構性減稅而言,“普惠性減稅”有可能採取類似於今年3月份普遍降低增值稅率的做法,全面降低各個行業的增值稅率或所得稅率,擴大減稅受益面,讓更多的企業切實感受到減稅又減負的效果,全面提振實體經濟的供給潛力。

“減稅降費政策措施重點將聚焦在增值稅和社保繳費兩個方面。”中國財政預算績效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張依羣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只有增值稅減稅才能做到實質性減稅,可將當前三檔增值稅稅率縮並兩檔,同時降低增值稅稅率。進一步擴大小微企業、科技型、教育型初創企業的增值稅抵扣額度,減免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

張依羣認爲,在降費方面重點是降低企業社保繳費成本,一方面是降低企業繳納養老金標準,在規範繳費基礎和降低繳費比例上研究出臺政策,促進企業繳費公平和減輕繳費負擔。另一方面是要規範社保基金管理,從嚴控制社保基金使用,不僅要保證收繳公平,更要保證使用公平,努力做到人人都有享有社保的權力和義務。讓社會基金真正服務於人民大衆。

陳龍表示,需要樹立綜合、系統的減稅理念,統籌稅費關係、財力分配、公共資源使用,消除影響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障礙。通過稅負結構的調整和制度完善,建立有利於製造業發展和社會公平的稅收制度。採取降低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相結合,以便照顧不同企業狀況,提升減稅的普惠性。一是下調增值稅稅率,將16%的稅率降至14%左右,取消10%的稅率檔次,形成14%和6%兩檔稅率結構;二是將企業所得稅降至20%左右;三是降低社保費率,將基本養老保險費企業繳納的費率分別下調至13%—11%左右,並下調基本醫療保險費率。

據劉哲測算,如果降低1個百分點的增值稅稅率或所得稅稅率,預計減稅規模爲3000億左右,如果降低2個百分點,預計減稅規模將超過5000億元。

張依羣認爲,三檔增值稅稅率合併爲兩檔後,稅率再下調,單次一項減稅規模將達到萬億元,企業的稅收負擔將會大大減輕。

太平洋宏觀魏濤分析認爲,明年若大幅提高財政赤字或大幅壓減財政經濟職能,增值稅減稅規模約在8000億元以上;出口退稅或還能減稅2500億元左右;中小微普惠式減稅預期將在留抵稅額返還及企業所得稅減免上繼續擴容。

此外,張依羣指出,未來,應該從國家產業戰略發展角度重點研究支持科技創新企業、小微企業的稅費支持政策,變碎片化、臨時性政策爲長期穩定、完整系統的稅費支持政策,這樣才能更好地應對更加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環境,提升我國的產業競爭力和吸納就業能力,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實現中國經濟未來健康可持續發展。

小投票

樓市風光不再,房價、地價降溫跡象明顯。與此同時,最新發布的相關研究機構報告以及記者調查採訪結果顯示,銀行房貸政策未見鬆動,房貸利率並未出現大面積回落。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居民購房過快加槓桿的現象已經引發監管部門的高度關注,預計樓市調控政策以及相關信貸政策從嚴態勢難以改變。

/section>金融1號院

講述有趣+有深度的故事/section>/section>芬客你好

最新鮮的Fintech資訊/section>

/section>/section>價值投資新座標

/section>/section>長按指紋 > 識別圖中二維碼 > 添加關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