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进入夏季,天气炎热,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繁荣美丽的,人们应该顺应夏季的特点,晚睡早起,适度出汗,使身体的阳气及时释放。夏季午睡时间一般30分钟-1小时为宜,太短到达不到午休的目的,但时间过长不仅会让人四肢无力,也会影响晚上的睡眠质量。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进入夏季,天气炎热,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繁荣美丽的,人们应该顺应夏季的特点,晚睡早起,适度出汗,使身体的阳气及时释放。 那么立夏如何养生呢?

  

  夜卧早起

  夏季的特点是白长,夜短,人体也应该能够适应这个自然界的规律,晚上睡得晚一些,早晨起得早一些。夏若夜晚已经不能做到早睡,中午适当的午休也是很好的调整。

夏季午睡时间一般30分钟-1小时为宜,太短到达不到午休的目的,但时间过长不仅会让人四肢无力,也会影响晚上的睡眠质量。

  养阳驱邪

  夏季仍要顾护人体的阳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春夏养阳”。阳气是人的动力,随季节和日月的交替发展变化而产生一定的波动,夏季阳气旺盛且常浮跃于外,反易被外邪所伤,如大汗则亡阳。换言之,在炎热的夏季,不宜进行大量运动,运动之后应及时有效补充水分和营养需要物质。

  食酸补盐

  夏季炎热会导致大量出汗,人体盐分损失亦多。若心肌缺盐,搏动情况就会出现失常。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为解渴消暑之佳品。夏季由于气候环境炎热,人的消化能力较弱,饮食宜清淡不宜过于肥甘厚味。

  健脾祛湿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特别是夏季的三伏天,总是让人有种昏昏欲睡、食欲不振的感觉,通常被称为“长夏”。长夏属土,长夏与中医的脾脏对应,脾最恶湿喜燥,所以只要夏多,所以夏天多出现,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可以通过健脾祛湿来缓解食欲不振,脾胃病的症状

  健脾祛湿,建议早、晚进餐时可以多喝些粥,如山药粥、薏米粥、莲子粥等。再则,因为这个夏天有暑热,可以在快熬好的粥中(如薏米粥)加一点荷叶,这样就增加了具有清热祛暑、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

同时,它也可适当服用中药祛暑湿,如霍香正气水。

  性味选果

  夏季瓜果丰富,有很多选择,但应注意水果的性味,了解自身体质,以免影响造成影响。

如脾胃虚寒者,不宜大量食用西瓜,梨,猕猴桃,柚子等清凉水果;内火,痰湿盛,少食桂圆,荔枝等;过敏体质者,慎食芒果,菠萝等.

俗话说”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抬死人” 虽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可见水果的性味。无论是什么水果都不可过量食用。

  冬病夏治

“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慢性疾病,对于冬季好发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痹症等是防治是最好的机会,所谓“冬病夏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