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過“應該怎麼做”和“實際是怎樣做”始終是存在涇渭區別的,事實上,日本人對上述這系列動畫抄襲絲毫不在意,唯留國內動漫迷在乾着急而已。“抄襲”二字如今在內容創作產業已然和“恥辱”等價掛鉤,這也代表着只要一部動畫在法律層面被認定爲抄襲,那它不僅會面臨到鉅額的版權賠償,產品的下架銷燬,乃至會被動漫迷們常掛在嘴邊,用作反例來吐槽玩樂,而相關的製作人們也會因此被黑上一輩子---。

原標題:日本動畫“被抄襲”迷思:爲何日本人如此佛系,幾乎不打官司?

“抄襲”二字如今在內容創作產業已然和“恥辱”等價掛鉤,這也代表着只要一部動畫在法律層面被認定爲抄襲,那它不僅會面臨到鉅額的版權賠償,產品的下架銷燬,乃至會被動漫迷們常掛在嘴邊,用作反例來吐槽玩樂,而相關的製作人們也會因此被黑上一輩子---

比方說去年暑假檔大熱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這部作品在票房火紅的階段着實能夠看到鋪天蓋地的溢美讚歎,但就當《五維記憶》相關工作人員跳出來指責抄襲並得到了法院立案之後,網絡上卻湧現出了不少看衰的聲音,似乎急着與《哪吒》撇清關係(強調:我本人是力挺《哪吒》的)。

由此也不難體會到動漫迷對“抄襲”行爲的憎惡程度了---

不過除此之外,我們還能看到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就在那被稱爲二次元發源地的日本,我們居然看到了一系列佛系得讓人陷入深深迷思的行爲表現。

01

喜歡就抄吧

固然每年代表着動畫藝術領域最高等級的安妮和奧斯卡大獎均會被迪士尼和皮克斯等歐美公司包攬,但若論每年作品的產出數量,那日本當屬遙遙領先的存在。

林子大了,強壯的鳥不一定會出現,但腦洞創意的鳥兒卻是大概率能爲我們所見着的。

就比方說那部名爲《齊木楠雄的災難》的新番,自開播以來便以每一個單元劇幾分鐘的進度以及腦洞大開的劇情成爲了泡麪番的模範,並引領了一個品類的熱潮---

不過和日本同行的品類跟風不同,當《齊木》被中國商人覬覦上後,我們居然看到了甭管人設還是劇情都幾乎照搬的《仙王的日常生活》,並且還一度登上B站1月番季榜單的首席位置。

這個事情奇詭的地方就在於,B站作爲一家深耕了ACG產業10多年的企業,甚至還在前兩年前往了納斯達克上市,按理說應該不會不知道所謂的對版權的尊重(畢竟每季度也會投入鉅額資金購買優質動畫)。

但結果還是義無反顧的踩進《仙王》的坑裏了,乃至在作品剛上線不久就被嘲諷“《齊木楠雄》史詩級同人改編”的輿論基調之下,B站依舊毅然決然的將它掛到了國番榜單的第一位,就連《我的三體》也得屈居其後---

爲何B站能夠如此厚顏無恥呢?難道公司上市了,穩坐國內ACG垂類第一視頻網站了,如今就能夠肆無忌憚了?

其實在我看來,B站對《仙王》的投資和流量扶持一點都不傻,相反還體現出了一家真真正正深諳日本二次元文化的企業該有的明智之舉。

畢竟長久以來,日本動漫人及其機構,似乎真的不那麼在乎所謂的抄襲---只要你們覺得OK,那就隨便拿去吧。

作爲一名90後,我相信各位在千禧年往後一定沒少被如下這系列辣眼睛的國產動畫給刺激到:《大嘴巴嘟嘟》《高鐵俠》《小貓啦啦》《心靈之窗》《寵物小精靈傳奇》。

這系列作品的爛不僅在於畫面的粗製濫造,更在於劇情乃至每一個分鏡都能夠在經典人氣日漫當中尋找到對應的存在---

如果說“洗稿”也只是將原作的核心觀點提煉出來,然後套到自家編造的全新世界觀和劇情體系中再次詮釋(這種做法在不少觀衆看來已然是剽竊,比如《愛情公寓》的作爲),那上述國產動畫的作爲無異於在原作的基礎上直接蓋上一層極爲粗製濫造的濾鏡,然後心安理得的就在國內電臺放映(部分作品還登上了CCTV)。

需要強調,這種做法是一種較比直接盜版還要惡劣的事情,畢竟盜版用的還是原作的品牌和內容,這在原作尚未進入或者已經錯過的空白市場中(比如《神龍鬥士》就錯過了00和10後的市場),無疑能夠起到一定的宣發效用(參考動漫迷對《海賊王》等漫畫在過去10多年來被盜版網站轉載的看法)。

但國產動畫的抄襲作爲就不一樣了,如此品質,或許能夠收穫到的也只是動漫迷們的一句“毀童年”,乃至會對經典原作帶來不可逆的形象傷害---

行文至此,相信各位也都清楚日本動漫人的應然選擇了。是的,一句話概括當屬:士可殺不可辱。

不過“應該怎麼做”和“實際是怎樣做”始終是存在涇渭區別的,事實上,日本人對上述這系列動畫抄襲絲毫不在意,唯留國內動漫迷在乾着急而已。

當然,俗話有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在同爲動畫製作巨頭的迪士尼身上,我們卻看到了另一番景象---

迪士尼成立至今也已然走過近百年曆史了,而對於這家跨國公司來說,如今也幾乎壟斷了包括主題樂園、酒店業、影視創作和發行的一系列商業,成爲了當之無愧的娛樂產業巨無霸。

不過迪士尼駭人的地方還不僅僅在於商業地位的崇高,對於消費者來說,這家娛樂巨頭在版權維度上的較真程度,可才真是令人聞風喪膽的存在。

比方說米奇老鼠的版權,迪士尼居然多次成功遊說美國國會修改版權法案,甚至還一度起訴日本某小學學生在沙地上繪製米奇老鼠圖案的行爲,因此也收穫到了最強法務部的稱謂。

而同樣是國產動畫,當動漫人抄襲日漫同行的時候可以肆無忌憚以及事後安然無恙。但如果國內動漫人將矛頭轉移到迪士尼,那不好意思,等着鉅額罰款的降臨吧---

如上所示爲國產動畫《汽車人總動員》因抄襲《賽車總動員》而被判100多萬罰款的新聞播報,簡直就是對所謂的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極致詮釋呢。

不僅如此,迪士尼在一方面緊抓自家作品版權之餘,也相當懂得如何和鑽別人家版權的空子。就比方說1994年上映的經典動畫《獅子王》,這部動畫確實精湛,也同在口碑和票房獲得了鼎沸的收益。

但即便如此,它依舊被網站挖掘出了抄襲《森林大帝》的痕跡(後者爲手冢治虫的創作)---

雖然日本人依舊佛系,似乎並無對迪士尼的這番抄襲予以任何的譴責之詞。但現實世界是殘酷的,你抱以玫瑰贈他人,而他人也很有可能會給你一記狼牙棒。

就在17年年底,《博人傳》便因一段小櫻的打鬥場景涉嫌抄襲《美國隊長》的分鏡而鬧得沸沸揚揚,最終迪士尼也官宣出了已經轉交法務部處理的消息。

什麼叫做人善被人欺?我相信在日本動漫人和迪士尼在對待作品版權的迥異態度之上,已然得到很好的體現了---

不過行文至此問題來了:爲何日本人非要如此佛系的對待呢?難道較真的情緒真的從未在這片島國土地生根發芽過嗎?

如果你們一直有留意二次元資訊,那相信肯定知道答案是否定的。日本人不僅會較真,而且還因爲對較真態度的堅持,成就了整個民族的“工匠精神”。

所以在我看來,日本動漫人對抄襲動畫的佛系,歸根結底可能是因爲他們深諳到了這樣一個道理。

02

創作都是建立在巨人肩膀上的

2020年5月3日,B站在各大平臺投放了一段極具燃感的《後浪》短片,而就在其中我們聽到了這樣一句話:“人類積攢了幾千年的財富,所有的知識、見識、智慧和藝術,像是專門爲你們準備的禮物”。

經由國家一級演員何冰說出的這句話,無疑就是對牛頓在數百年前曾說過的“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說辭的另一種詮釋。

或許日本人便是深諳到此等道理,當然,他們看到的並非是“唾手可得”的需求側優勢,相反他們注意到了“現代文明是建立在文化傳承和發展基礎上”的這個供給側的道理。

於是他們便樂於成爲“巨人”,對已經產出的動漫作品抱有着一種相對寬容的創作態度,任憑外人去學習參考乃至模仿,好以助推整個動漫產業的共贏發展。

值得一提,日本人的寬容也不僅僅侷限在動漫創作行業,事實上在內容創作領域我們都能看到日本人的此等大義作爲。就比方說從去年年底一直爭吵至現在的《少年的你》的融梗事情,在一衆國內影迷看來,這部作品簡直就是對日本人氣作家東野圭吾《白夜行》和《嫌疑人X的獻身》的抄襲---

然而有意思的是,過去半年時間,嘲諷來嘲諷去都只是國內影迷們的自嗨而已,甚至就在最近當週冬雨憑藉《少年的你》獲得了金像獎最佳女主角之後,網友還曾戲謔要讓東野圭吾到來領獎,以此來猛批國內編劇們的不知廉恥---

不過日本人就是不爲所動,時至今天也都沒有任何的維權舉動,而我相信這件事情也終究會隨着時間的流逝,最終消弭在歷史當中,不再可能掀起任何的波瀾和關注。

說白了,日本人對待內容創作的佛系很有可能是出於“對內容創作者的寬容”,畢竟區別於能有客觀標準評判的科技發明、專利申請等等,內容創作從誕生之日起便面臨着“難以釐定抄襲/洗稿/借鑑/致敬區別”的現象。

或許也正因如此,於是日本動漫人便選擇了寬容的做法,與其糾結於從既有作品的版權中獲得侵權賠償,還不如將更多的精力投放到下一部作品的構思當中。而這種行爲在給後人足夠的創作自由度之餘,也能夠持續的給行業帶來更多的碩果呢---

行文至此,相信各位也都明白“日本動畫被抄襲迷思”的答案了。雖然你我或許一輩子都不會踏入內容創作行業,也不會知道製作一部動畫作品的艱難和辛酸,以及想要完全繞過前輩們風格的艱難程度。

但我希望你們也能夠學學日本人,至少把侵權與否交給法院來評判,而非在審判結果暫未出具之前便用輿論來狠批創作人的不是。

《哪吒之魔童降世》如此,《少年的你》也是如此,希望大家能夠寬容大度一點點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