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微生態平衡指腸道中正常微生物羣和宿主之間相互依賴和動態生理性平衡狀態。新出生嬰兒腸道經過1~3年的動盪變化逐漸形成一個穩定的以專性厭氧菌爲主的菌羣結構,在幼兒的生長活動中體現最佳的生理效應。分析1~3歲幼兒腸道菌羣微環境及抗生素對腸道菌羣的影響對於疾病的治療意義重大。因此,現研究1~3歲健康幼兒與非腸道感染性疾病患兒腸道菌羣結構的差異,分析經抗生素治療後患兒腸道菌羣失調情況。

1 研究對象

選取非腸道感染性疾病1~3歲患兒60例(觀察組)和正常體檢1~3歲幼兒60例(對照組),兩組幼兒的性別比例、年齡、體脂量及身高等無顯著差異性。

2測定項目

①觀察組進行抗生素治療之前,兩組幼兒腸道菌羣組成

②觀察組進行抗生素治療之後,腸道菌羣組成的測定

3 研究結果

兩組幼兒腸道菌種平均值對比

由表1可以看出:兩組幼兒腸道10種主要菌種平均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幼兒抗生素治療後菌羣失調情況:

由表2可以看出:觀察組患兒經抗生素治療後菌羣失調37例(61.67%),其中使用抗生素4 d後菌羣失調17例,使用7 d後菌羣失調35例,使用10 d後菌羣失調患兒增長至37例;就菌羣失調程度:Ⅱ度比例最高爲21例,I度和Ⅲ度分別爲14例、3例。

4小 結

人體健康狀態下腸道各菌羣保持一種平衡狀態,如出現破壞型藥物及生理性病變將會打破這種平衡狀態。幼兒腸道內的活性菌能夠給機體提供足夠的維生素B、維生素K及煙酸和泛酸物質,促進機體的正常發育和成長。當人體菌羣平衡被打破後,菌種數量將會出現異常及減少,菌羣減少分爲3個階段,不同階段將會出現不同的菌羣異常,患兒服用抗生素藥物將會抑制菌羣生長。

科學使用抗生素是避免幼兒腸道菌羣失衡的關鍵,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①科學使用抗生素藥物。②儘量不用口服抗生素。③儘量保護厭氧菌。④合理使用微生態製劑。

引文來源:林鴻國,林道炯. 1~3歲幼兒腸道菌羣組成及抗生素對腸道菌羣失調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7,32(18):4422-4424.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