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江商報

深耕抗生素中間體領域,川寧生物(301301.SZ)產品市場兩旺,迎來業績爆發期。

3月12日,伊犁川寧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川寧生物”)披露2022年年度業績快報,報告期公司整體經營情況呈現向好態勢,實現營業收入38.21億元,同比增長18.21%;實現歸母淨利潤4.12億元,同比增長269.58%。

據長江商報記者瞭解,淨利潤大幅增長的背後,是川寧生物穩定的抗生素中間體基本盤。與此同時,川寧生物着力打造環保核心競爭優勢,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川寧生物已制定“生物發酵”與“合成生物學”雙輪驅動戰略,瞄準了擁有萬億藍海市場的合成生物學賽道。

2022年12月27日,川寧生物在深交所敲鐘上市,正式登陸資本市場。公司發行股票募資淨額爲10.22億元,其中2億元投入上海研究院建設項目,以鞏固其抗生素中間體領域領先地位。

主要產品漲價助淨利增近270%

3月12日,川寧生物發佈公告,公司2022年實現營收38.21億元,同比增長18.21%;實現歸母淨利4.12億元,同比增長269.58%。

對於業績增長原因,川寧生物披露,2022年,公司主要產品銷售價格較上年同期均有上漲,其中硫氰酸紅黴素平均銷售價格上漲17.74%、6-APA平均銷售價格上漲41.87%、青黴素G鉀鹽平均銷售價格上漲56.93%。

據瞭解,川寧生物的產品主要是抗生素中間體,擁有成熟的生物發酵技術和酶技術平臺。該公司的核心生物發酵技術將菌種選育技術與基因工程技術結合,具備專一性、高效性等領先優勢,並在規模化生產的物發酵過程優化與控制技術上也有多項突破。

目前,川寧生物產品涵蓋了大環內酯類、廣譜類抗生素的主要中間體,包括硫氰酸紅黴素、 7-氨基頭孢烷酸(7-ACA)、去乙酰-7-氨基頭孢烷酸(D-7ACA)、6-氨基青黴烷酸(6-APA)以及青黴素G鉀鹽等,其他生物醫藥發酵產品包括熊去氧膽酸(粗品)、輔酶Q10菌絲體等。

據川寧生物招股書,2019年—2021年,川寧生物營業收入分別爲31.43億元、36.49億元和32.32億元;淨利潤分別爲0.9億元、2.29億元和1.11億元,公司主要產品有青黴素類中間體、硫氰酸紅黴素、頭孢類中間體等。

2022年上半年,以上三大類產品就分別貢獻了約7.46億元,6.31億元和4.52億元業績收入;分別佔川寧生物期內主營業務收入的40.19%,34.03%和24.37%。

加碼研發進軍合成生物領域

作爲科倫藥業的子公司,川寧生物於2010年成立,2020年整體變更爲股份公司,是抗生素中間體領域的核心企業,是國內主要的抗生素中間體生產基地之一。2022年12月27日,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敲鐘上市,正式登陸資本市場。

目前,川寧生物硫氰酸紅黴素、青黴素中間體、頭孢中間體三大主業產品的市場產能佔有率達到行業領先。在硫氰酸紅黴素市場,公司市佔率達43.86%;青黴素細分市場,公司生產的6-APA以18%市佔率排在國內企業第二名;頭孢菌素關鍵性中間體細分市場,公司是行業龍頭,7-ACA、D-7ACA和7-ADCA的合計年產能可達3000餘噸。

不過,川寧生物所處的行業屬於充分競爭行業,據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國內生物技術行業公司超過5000家,尤其是在傳統青黴素類、頭孢類業務板塊,因爲技術門檻相對較低,導致企業之間同質化競爭嚴重。

在此背景下,更要求企業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以增加產品的核心競爭力,研發自然是重中之重。數據顯示,2019年—2021年,川寧生物剔除研發投入資本化部分的研發費用分別爲1817.85萬元、2504.77萬元和3295.20萬元,佔當期營收比重分別爲0.58%、0.69%和1.02%。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川寧生物瞄準合成生物學賽道,集合自身優勢制定了“生物發酵”與“合成生物學”雙輪驅動戰略。據CBInsights數據,2019年全球合成生物學市場規模約爲53億美元,2024年將達到189億美元,2019—2024年CAGR約爲28.8%。

招股書顯示,根據國際生物技術產業研發趨勢和市場情況,公司在上海設立研究院聚焦合成生物學和酶工程領域的研發,利用先進的合成生物學、系統生物學、計算生物學、代謝工程、酶工程等現代工業生物技術來構建合成生物學綜合研發體系,着力開發綠色可持續的高附加值生物產品。此前川寧生物發行股票募資淨額爲10.22億元,其中2億元投入上海研究院建設項目。

目前,川寧上海研究院已搭建完整先進的合成生物學DBTL研發平臺,打造了4個高效底盤菌,僅一年半的時間,研究院已向川寧交付3個合成生物學產品工藝包,其中一個產品已成功通過中試驗證並出產品,有望在2023年實現工業化生產並推向市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