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未至,12月19日上午,南京女子监狱综合楼礼堂内再次传出悠扬悦耳的古琴声,由民盟南京市委、南京女子监狱联合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赏析与制作技艺讲座暨第十二期心悦阳光课堂正在进行,来自各监区的民警和服刑人员500余人现场聆听。

本次讲座的主讲老师万宝宁是民盟江苏省文化专委会副主任、南京古都非遗研究院院长,从事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达15年之久。她还带来了两位合作者:斫琴技艺传承人、南京古都非遗研究院成员付建国以及中国古琴艺术•金陵琴派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学翠。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富有民族色彩的弹拨乐器,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古琴反映了中国文人崇尚和追求的自然、和谐的人生价值观。”……万宝宁老师以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国古琴艺术•金陵琴派》为例,讲述了古琴的历史、结构、式样、制琴工序、文化价值,介绍了中国古琴的琴派分类及江苏著名琴派,着重介绍了金陵琴派的历史渊源、代表人物、艺术风格及代表性曲目。 本次讲座采用边讲授边演示的方法,加上精美的PPT图片,让枯燥的讲座显得生动有趣,现场观众听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资深斫琴工匠付建国老师配合讲座现场展示了古琴的式样、材质、配件、灰胎研磨、擦漆、定徽、上弦等古琴制作的传统工艺技巧。曾多次获得过国际和国内古琴大赛金奖的李学翠老师现场演示和解读了古琴打谱的技法,并演奏了体现中国古琴艺术文化价值的代表性琴曲、金陵琴派代表性琴曲《高山流水》《广陵散》《胡笳十八拍》等曲目,高超的琴艺引发了现场听众与乐曲旋律的共振、与演奏者的情感共鸣,现场爆发出阵阵掌声。

讲座在服刑人员中引起了热烈的反响。服刑人员张某某表示:“讲座使我感受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作为中华大家庭中的一员由衷感到的自豪,我将加速改造,争取早日回归,建设祖国美好明天。”服刑人员宋某说:“这堂讲座让我更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非常感谢监狱的安排,感谢民盟南京市委的送文化进监活动,我要报名参加古琴兴趣班的学习。”

今年初,为加强文化改造,南京女子监狱推出了以“阳光、向上、正心”为主题的“向日葵文化工程”建设专项活动,在民盟南京市委的大力协助支持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高墙,先后通过举办古琴音乐文化讲座、开办苏绣和秦淮灯彩兴趣班,加强文化教育与熏陶,进一步促进了服刑人员对中华民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让服刑人员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陶冶情操,凝聚改造正能量。(供稿:南京女子监狱薛建昌)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