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明朝,施耐庵和罗贯中只有一声叹息,在《水浒传》里给姓宋的宋江设置了被宋朝朝廷赐了毒酒,对于明朝,施耐庵也好,罗贯中也好,心死了。我们知道,在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最后的结局里,宋江被朝廷赐了毒酒。

文:追风怒放(作者原创授权)

我们知道,在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最后的结局里,宋江被朝廷赐了毒酒。那么,朝廷为何要赐宋江毒酒呢?有很多读者说了,是怕宋江造反。笔者觉得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因为到方腊造反被扑灭,梁山一百零八将仅剩下四十余将还在人间。朝廷赐宋江毒酒的过程中又死了五个,卢俊义在淮河上喝酒的时候,酒里被灌了水银。宋江服毒自杀,顺带把酒给了李逵。吴用和花荣也在宋江的坟前上吊。梁山兄弟活着的没被朝廷下杀手的还剩三十余人。而梁山底层的士兵或者小喽喽,也都领了朝廷的退伍安家费回家过好日子去了。说怕宋江再带人造反,这有点说不过去。

退一万步说,这个时候宋江的父亲和弟弟还活着,就算宋江真的不顾家人的生命想造反,第一没有兵权猛将,还能翻得起什么大浪来。第二,宋江已经背叛了全天下的农民起义军,除了李逵这个“路怒族”,还有谁愿意跟着宋江。吴用,花荣,卢俊义都不愿意跟着了,兄弟们要养老啊。也就是朝廷根本不怕宋江造反,那为何要赐宋江毒酒啊。

大家看从宋江当朝廷临时工,再到受贿私放犯人,再无奈造反,再被招安,再去立功,最后成为楚州安抚使,再被赐毒酒。被赐毒酒前,和孙悟空的经历又是何其相似。孙悟空最后也是从有官无禄的齐天大圣,到做了佛教的斗战胜佛。笔者要说的是,大宋朝廷并没有主观的想赐宋江毒酒。那为何宋江最后拿到了朝廷的毒酒呢?原著虽然没有明写。但是原著说了,呼延灼是在四年后阵亡在对金兵的作战当中。

咱们不妨猜想一下,在宋朝对金兵的作战中涌现了大量的汉奸,蔡京、童贯、高俅等人都是。假如宋江能活到4年后,受北宋五子理学深刻影响忠君爱国的宋江和卢俊义此时此刻会干啥,会派人探听金国崛起的消息,这样的话,就挡了朝廷里很多和金人暗通款曲的那些人的路,本来他们想放过宋江卢俊义的,想让他们好好做官,起码能做个富翁养老的,好家伙,宋江和卢俊义这下直接动了他们奶酪啊。

《水浒传》作为四大名著之一,说明里头的隐喻深刻。宋朝的国号是宋,宋江也姓宋,整部书的主线说了宋江不想造宋朝的反,只想改良宋朝的痹症,宋江想方设法促成招安的原因也是大宋朝气数未尽。当他为朝廷招安之后,改良的心都没了,但是希望大宋不要为金所灭的心还有的。没准日后宋江想的是挑起抗金的大旗,号召天下英雄,毕竟宋江死的时候才四十三岁。

《水浒传》在我们小时候学到的知识是说了官逼民反,讽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赞扬了农民起义的伟大。那如果是这样的话,《水浒传》这部书如果出现在元末是非常合理的。可是这本书横空出世的时代,是明初。是明朝成立刚刚五年,朱元璋也是四十六岁,而在施耐庵去世那年,是明朝成立的第三年,朱元璋四十三岁,和宋江去世年龄一致,这是巧合吗?当时朱元璋刚刚赶走蒙古人,如果施耐庵和他的徒弟罗贯中讽刺的是游牧民族建立元朝和北朝,那是不是更会受明朝政府欢迎呢?

施耐庵罗贯中共同写了《水浒传》,罗贯中又在几年后,还是朱元璋做皇帝的时候,出版了《三国演义》,也是对封建社会一顿痛批,但是对高层政治人物的斗争写的更加戏剧化了。《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或许不是讽刺元朝,而是讽刺明朝啊。你想想,元朝蒙古文化哪有汉文化这么复杂啊,元朝的政治斗争哪有那么强烈。顶多了就是赵敏他爸汝阳王四处平叛,蒙古王公学习汉人那套权术斗争诬赖他拥兵自重,功高震主。

我们再来看看施耐庵的个人简历,1296年,就是元朝建立20年后,在今天的江苏盐城施耐庵出生,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35岁中进士,35岁至40岁在方腊造反的杭州任职。因为和江浙行省的汉人省官不和,就转调至苏州任职(当时的苏州在长江北岸,不属于江浙行省,而是江北行省,省会南京)。一直做官到60岁,富豪沈万三张士诚都在他的管辖下。后来张士诚造反,叫刚刚退休的施耐庵做官,施耐庵不愿意去,反而天天逛戏园子和教书。收了个比他小34岁的徒弟,22岁的山东学者罗贯中。他俩成了忘年交。但是因为元末天下大乱,罗贯中也没法考科举了。

施耐庵71岁的时候,明朝成立。罗贯中傻眼了,明朝刚刚一成立,开科考试考的是八股文,就是不能自由发挥,必须按照四书五经来取题,内容必须用古人的语气,绝对不允许自由发挥,而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高低等也都要相对成文,字数也有限制。比起宋朝元朝开放的考题要大不一样,这不是打击人的创造力吗?要知道,施耐庵和罗贯中写书写戏要的就是创造力。而且,还因为文字狱等,很多人扔进了牢房里

加上长江以南地区长期作为朱元璋当皇帝之前的敌对势力的地盘,朱元璋上来后就收重税,而且朱元璋一方面对官员的俸禄给的比元朝还低,一方面对查到的贪官施以酷刑,开设风闻言事,波及老百姓正常生活,社会上到处都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施耐庵和罗贯中看到了苛政,苛政猛于虎。朱元璋以驱除鞑虏为口号,压根没有回到宋朝那种政治清明宽松,人民富足的宋朝去。在宋朝元朝起码造反的人投降了自首了还视情况轻判,明朝政府对于造反的人极尽酷刑。

对于明朝,施耐庵和罗贯中只有一声叹息,在《水浒传》里给姓宋的宋江设置了被宋朝朝廷赐了毒酒,对于明朝,施耐庵也好,罗贯中也好,心死了。3年后,74岁的施耐庵与世长辞,又过了2年,42岁的罗贯中奉师父的遗志出版了《水浒传》,为了防止明朝政府那套文字狱,写了很多浅显又误导人产生共鸣的语言,比方武松把地方官一家老小杀得鸡犬不留。

结语:明朝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达到了顶峰。施耐庵和罗贯中再也回不到那个他们想回去的宋元时期了。咱们读历史和文学作品需要理性和辩证,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对元朝不能因为是蒙族建的就全面否定,也不能对元朝全面肯定。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继承,推陈出新,以我为主,吸收借鉴,获得启示,为我所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