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旗插攻堅路 ——株洲市以黨建爲引領,大力推進脫貧攻堅紀實

“說出來你們可能不相信,我僅僅只是喝了他一杯水,他就感動得哭了。”

時至今日,駐炎陵縣霞灣鎮龍上村幫扶工作隊隊長王萬里仍然忘不了兩年前的一幕。他說的那一杯水,是一個特殊的貧困戶遞過來的。這個貧困戶名叫吳細妹,一個起着女人名字的農村大伯。

說吳細妹特殊,是因爲他與妻子都曾經是麻風病人。病治癒後,兩人一起回到村裏,卻受到人們的冷待。沒辦法,他們只好在山腰上修了個簡易房子居住。而他們健康的兒子也無法在村裏立足,外出打工去了。

王萬里瞭解到這一情況後,決心幫老吳一把。那一杯水的故事就發生在他第一次來到老吳家裏的時候。

自從“王隊長喝了一杯水”之後,吳細妹的境況迅速改善。村裏幫他修了新房,村民們也慢慢與他開始接觸了。而走出了孤獨與苦悶的吳細妹,更是煥發出前所未有的幹勁,與妻子包了30畝稻田,養了兩頭牛、50多隻鴨,不僅很快脫貧,還被縣裏評爲“脫貧之星”。

一杯水打開了一個心結,一顆心暖了另一顆冰冷了許久的心。在株洲市的這個邊遠山村,這個不起眼的小故事,見證着一個已經和正在發生的大事件——脫貧攻堅帶來山鄉鉅變。

推動這一鉅變的主角,正是那些一直奮戰在攻堅一線的共產黨員。

2018年8月3日,經國家專項評估檢查、省政府批覆同意,株洲市宣佈所屬茶陵縣、炎陵縣順利脫貧摘帽。至此,株洲市僅用3年時間就減少貧困人口13.75萬人,使貧困發生率由6.19%下降到1.3%,實現整體脫貧。

回望艱難的攻堅之路,最爲醒目的就是那一面面鮮豔的黨旗……

▲ 貧困戶脫貧又“脫單”,一起參加集體婚禮。(周懷立 攝)

一杆旗領着衆人奔

株洲市的脫貧攻堅工作是從2015年9月正式開始的,確定的整體脫貧最後期限是2017年12月31日。這就是說,株洲市要用不到兩年半的時間,完成城市五區之外5個縣市5.75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戶、18.08萬人的脫貧任務。

株洲市委認爲,決戰時刻,黨組織的核心作用是奪取勝利的最大保障。很快,市縣兩級全部成立駐村幫扶工作隊管理辦公室,所有的貧困村都派駐了由黨員幹部帶隊的幫扶工作隊。

夯實基層黨建,加快脫貧攻堅。株洲市委決定,全力構建起“4+5+5”的扶貧攻堅工作格局,即“四級書記抓扶貧”“五大家領導包縣市”“城市五區對口幫扶”,同時實現對貧困村、貧困戶的幫扶全覆蓋。

市委一聲令下,市直對口幫扶單位派出的隊員們立即打起揹包上山、下鄉。進村第一步,就是整頓、調整、培訓以村黨組織書記爲核心的村班子,全市共調整貧困村書記34人,重新調配63名處級後備幹部到重點貧困地區幫扶,並實現了工作難度最大的貧困村、合併村“第一書記”全覆蓋。

於是,在廣闊的株洲農村,一聲聲進攻的號角吹了起來,一面面黨旗插在了脫貧攻堅的進攻線上……

在茶陵縣偏遠的腰潞鎮左江村,“插旗人”是從市民政局副調研員任上派駐到左江村當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的袁桂雄。2015年10月進村時,他發現這個村的村支“兩委”基本處於癱瘓狀態,而且老百姓已經司空見慣,“不抱希望”。在衆人懷疑的目光裏,作爲“第一書記”的袁桂雄,以換屆爲契機,領導村民選舉出了新的領導班子,完善了支部議事規則、村務公開、組織生活會和黨員評議等12項管理制度。

村民們心氣順了,信心來了。《左江村三年脫貧攻堅整體規劃》很快出臺,土地流轉順利進行,杭白菊種植、黃牛養殖、高山黑米、紅心柚,以及綠色休閒農業“五彩產業”初步成型,村民人均收入由2015年的1800元增加到2017年的4800元,村集體經濟從0直接增長到13萬元,貧困發生率降至0.43%。

在炎陵縣鹿原鎮西草坪村,2017年村“兩委”換屆後,致富能人張湘軍當選村黨支部書記,支部成了村裏的核心,成了村民的主心骨。在他的領導下,農戶每戶籌資600元,實現了全村自來水入戶的願望;村裏籌資10萬元、村民無償提供“過路地”,使一條村民盼了35年的村道終於貫通了;通過黨員“一對一”結對幫扶老上訪戶張楚,令他打開了心結。

……

在黨旗指引下,無數貧困羣衆開始走上了小康路。

一顆心連着衆人心

2017年7月11日,茶陵縣湖口鎮一心村村民一下子陷入了無盡的悲痛之中。這一天,黨總支書記龍秋奴在考察項目途中不幸遭遇車禍去世。

在悲慼的哀樂聲中,村民一點一滴回憶起龍書記爲大家所做的一切:爲了幫助貧困戶江三牛家建房,他親自聯繫泥工、水電工,現場督促進度;爲村裏的道路硬化,他拉上黨員幹部找供應商“砍價”,爲村裏節約了8萬元;他的兄弟中有3人搞建築生意,但硬是沒有拿到過村裏的一個工程;他的三弟家庭困難,符合低保條件,可他不同意申報,把名額給了另一個貧困戶張元華……

肩扛黨的事業,心繫困難羣衆。龍秋奴,正是株洲市基層共產黨員的寫照。

在株洲縣朱亭鎮浦灣村,我們見到了熱情的村黨總支書記陳和平。從株洲市紀委退休後,身爲正處級幹部的他“自降身份”,來到浦灣村就任。退休下村,他得到家裏的“一致反對”。不爲別的,就爲他已經割掉了一個腎,身體不好。愛人說,女兒勸,他都不爲所動,進村後一個月在家只待了幾天。

在村裏,他拖着疲憊的身體走訪了所有的貧困戶,制定了黨員必須聯繫10個農戶的制度;他建起了“黨員突擊隊”,要求村裏的黨員們走在抗洪抗旱、農村環境整治最前列;他大力支持貧困戶爭當“脫貧之星”,鼓勵貧困戶變“等待脫貧”爲“我要脫貧”;他多方奔走,建成了村裏的公路環線,爲村裏的發展夯實了基礎。

爲了困難羣衆,爲了斬斷“窮根”,株洲市許許多多的基層共產黨員,都像陳和平一樣,到了“忘我”的程度。

茶陵縣洣江街道渡裏村黨總支書記陳平華辛苦創建頁岩磚廠後,主動拉着72個貧困戶“入夥”,使他們每戶每年分紅超過2000元。貧困戶陳晚元因家人患病,經濟十分困難,陳平華特意聘用他到磚廠務工,除了享受分紅,每年還有務工收入3萬多元;村主任雷偉承包水庫養魚後,主動幫助貧困戶雷晚苟掌握養魚技術,又幫他也承包了一個水庫養魚,當起了“老闆”。

儘管妻子身體欠佳,80歲的母親需要照顧,但市人大機關黨委副書記王文南仍然聽從組織安排,來到株洲縣淦田鎮南塘村當上了駐村幫扶工作隊長。今年6月的一天,他和隊友走訪貧困戶時,不慎被蜜蜂蜇傷,臉上腫得連眼睛都睜不開,醫院檢查發現伴隨腦梗、腦萎縮等症狀,但他說“扶貧是大事,不能耽誤”,每天到醫院輸完液馬上就回到村裏。

一天, 駐攸縣巒山鎮江中村幫扶工作隊隊長鄧彬華開着新買的私家車,押車爲村裏送雞苗,在爬一個山坡時,由於黃土路過於溼滑,前面拉雞苗的農用車突然車輪打滑後退起來。此時,如果避讓,農用車有可能墜入旁邊懸崖車毀人亡。關鍵時刻,鄧彬華毫不猶豫地開車迎上去,頂住了後滑的車。一下子,他的新車就變成了“破車”,回去光修車費就花了2萬多元,而且是自掏腰包。

一顆心連着衆人心,一杆旗領着大夥奔。據統計,3年來,株洲市共有5萬多名共產黨員堅持奮戰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其中湧現出“扶貧幫困先鋒”120名。

一條路帶着衆人富

今年7月23日,炎陵縣中村瑤族鄉平樂村又迎來了一年中最熱鬧的節日:“黃桃大會”。這一天,快樂購、環球捕手等電商企業與炎陵黃桃合作社企業、農戶簽訂了聯合收購協議,19家企業合作社、電商代表以及農戶代表共同宣讀了誠信經營品質保證倡議書,縣領導爲指定快遞物流戰略合作伙伴授了牌。

此時此刻,村支書鄧運成也成了記者們追逐的“名人”。

早在7年前,身爲支書的他,爲了幫助村民致富,鍥而不捨,終於種出了品質一流、享有盛譽的“平樂黃桃”,爲村民們打開了致富大門,被村民們親切地稱爲“黃桃書記”。今年,村裏黃桃種植面積2400畝,產果200萬斤,產值可達1600萬元,全村的貧困戶都靠種黃桃脫了貧。

平樂黃桃大會意猶未盡,9月30日,在百里之外的茶陵縣火田鎮臥龍村,2018株洲(臥龍)秋季鄉村旅遊節也拉開帷幕。當天,共有3000多名嘉賓和遊客“走進美麗臥龍,體驗客家文化”,臥龍村的客家民俗文化展示館、山貨市場、百果園、客家千人長龍宴使客人們流連忘返。

一個距縣城40公里的偏遠山村,竟然能夠舉辦如此規模的“旅遊節”,與村黨總支“第一書記”朱少東的努力密不可分。

▲ 臥龍村俯視圖

臥龍村地處偏遠,村民居住條件差。爲改變落後面貌,朱少東利用扶貧政策,積極爭取臥龍村成爲全縣首個主動實施易地搬遷集中居住的山村。易地搬遷,不能只是簡單地挪個窩居住。具有遠見的朱少東看準村裏的優勢,圍繞“黨建+鄉村旅遊”的模式,建立了旅遊開發公司、遊客接待服務中心、百果園、山貨市場、種養合作社,並對應成立5個黨小組,爲發展助力。

在黨小組的領導下,臥龍村村民羣策羣力,開發出了千人客家長龍宴、捉泥鰍、釣龍蝦、抓山雞、火龍燈、篝火晚會、黃桃採摘體驗等特色活動,打出了“臥龍旅遊”的品牌,近兩年的遊客接待量都超過10萬人次。今年截至10月10日,全村已經接待遊客8萬人,其中“十一”期間就接待1.5萬多名遊客。

但臥龍村並不滿足,目前又在邀請專業文化公司編制了《鄉約臥龍 詩意棲居》臥龍鄉村旅遊總體規劃,其目標是以“客家文化”爲核心,將臥龍村打造成湘東地區首席鄉村休閒度假區、鄉愁文化體驗地、全國鄉村旅遊示範基地、國家4A級景區。

扶貧到哪裏,產業就發展到哪裏;產業發展到哪裏,黨旗就插到哪裏。在這場史無前例的脫貧攻堅大戰中,基層黨組織、黨員始終是核心力。據統計,株洲市近兩年共興辦了1562 家與扶貧有關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70%的負責人是黨員,直接帶動了8.17 萬貧困人口增收。

《 湖南日報 》( 2018年11月15日 10 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