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傳聞,1個億以下的網貸平臺會被強制“退市”,有些圈內朋友很怕未來2個億以下、3個億以下、5個億以下,是不是都有可能被強制清退?就這個問題,我們談一點自己的觀察和看法,僅供參考。 1、不宜唯“規模論” 誠然,我們在市場上也發現了不少“小而美”的網貸平臺,他們垂直於某一特定領域或爲某一特定區域的借款人和出借人服務。由於體量不大,合規難度較低,一度受到大資本的青睞,在今年上半年曾經出現過一波M&A併購風潮, 小標的當時可是“炙手可熱”。 如今,某地傳出消息,1個億以下的網貸平臺予以退市,我們理解這可能是市場誤讀,當地監管部門的真實意圖是“建議”退出而非“強制”退出。坊間理解,之所以被勸清退,理由也好理解,未來網貸備案的名額十分有限,超大級平臺都不一定有機會,更何況小平臺。 我們認爲:全國範圍內,網貸備案不會唯“規模論”,還是更看重合規性和發展前景,當然也會考慮波及的出借人羣體的大小。 2、船小好調頭 從颯姐辦案經驗看,其實小平臺具有“船小好調頭”的優勢。待收1-2個億,要想清清爽爽退出,結果可控。 跟區金融辦、經偵等部門協調,出具清退方案,其中最重要的是資產處置(含回款資金)。只要出借人能夠按照自主意願,先確認債權,再協商債權變現方案,集體決策給予催收團隊或第三方託管團隊時間,加之,應急措施和處置方案。對於小平臺而言,順利把燙手山芋放下,還是很有希望的。 對比大型或超大型平臺,他們的“着陸”,恐怕有些是“硬着陸”。輕則實際控制人被羈押,重則高管團隊等一起羈押。我們也在思考如何幫助大型網貸平臺“解套”,平時跟其實際控制人聊天幾乎每一位都提到一個成語:騎虎難下,這四個字當真是體現了他們的處境。想退出,不敢說;硬扛,不知道能扛多久..... 因此,小平臺如果能平安退出市場,也許是一樁幸事。 3、真的會“一刀切”嗎? 據我們觀察,除非有特殊原因,北上深這樣的一線城市,不會對退出規模進行直接“一刀切”。也許,對於一些平臺,可能進行“窗口指導”,建議在運行還沒出問題的時候,提前考慮好“後路”。 兩手都要有,兩手都要硬。 應該說,每次我們提出良性清退,凡是還有一點希望的平臺,本能都是拒絕的。你能明顯看出,雖然手上沒有2、3張牌,還是粘在“賭桌”上久久不肯離場,與其如此,不如收起三兩張牌,下決心離桌,等羽翼豐盈、手上有N多牌的時候再來不遲。 清退不丟人,身陷囹圄纔可怕。積極準備“備案”,往好的方面爭取,這沒有錯;着手準備“清退”,把最壞的結果避免,是真智慧。 4、被清退的後果是什麼? 退出市場分爲:主動退出和被動退出,我們建議優選主動退出,等被動退出的時候,離着刑事風險就已經很近了。 主動退出,就是我們所稱“良性退出”,說實話,要想“良性”,難度很高;只要能避免演化成刑事案件,不進看守所,其實都算是平安落地。心理預期過高也是現在一些平臺的問題,都想保住網貸的殼,未來能賣個好價錢;但是,萬一保不住這個殼,咱也不能摺進去。簡而言之,主動退出,刑事風險小。 被動退出,更大的可能性是被出借人舉報,最終按照非法吸收公衆存款罪等罪名處理。當然,如果債權每一筆都很清晰,管理團隊沒有道 德風險,也可能出現“ 可溯金融”的結果,不進入刑事處理。然而,不進入刑事處理,並不意味着就此可以放鬆下來,而是繼續進行催收等工作,還要面臨出借人一波一波的來訪。與其如此,不如提前主動退出,從經濟上和心力上都划算。簡而言之,被動退出,刑事風險和維穩風險大。 5、寫在最後... 我們認爲,網貸備案不宜以規模論,但現實中,確實小平臺更有可能被清退。 與其被動退出,不如主動退出,刑事風險和維穩風險都會降低。 退出需要“物質前提”,只有良好意願,不能完成退出工作,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如果動心起念,就要趁自己還有糧草的時候提前部署,不能等彈盡糧絕才肯退出。 爲了減少P2P網貸從業者涉刑的概率,我們建議大家放下執念,考慮退出。同時,我們也尊重想要再撐一撐的平臺,也許未來M2充足,解套也有機會,只是萬一窟窿越來越大,自身能力不能覆蓋,那麼,請做到“認賭服輸”。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零壹財經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零壹財經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0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