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而,這一考古發現卻令人費解:一,史書上沒有記載中國官方與羅馬有過實際交流,這些中國人又如何跨越千山萬水來到羅馬帝國的。英國曆史學家彼得·弗蘭科潘贊同這一推測,認爲羅馬帝國是一個奴隸貿易空前繁盛的帝國,而2世紀到4世紀,中國正處於內亂時期,大量中國人淪爲奴隸,由此被轉賣到了羅馬帝國。

2016年,在倫敦的一座墓地中,英國考古專家挖出2具東亞人種遺骸,大約於公元2世紀到4世紀埋葬,距今1700餘年。經過DNA和骨骼鑑定,倫敦博物館人類骨骼館的館長麗貝卡·雷德芬博士認爲,這兩具極有可能起源於中國地區。

這一發現震動國際學術界,因爲在古羅馬遺址中(英國當時是羅馬帝國的不列顛行省),這是第二次挖出中國遺骸,上一次的發現,是在意大利的Vagnari地區。

然而,這一考古發現卻令人費解:一,史書上沒有記載中國官方與羅馬有過實際交流,這些中國人又如何跨越千山萬水來到羅馬帝國的?二,他們到羅馬帝國做什麼?

東漢時期,班超投筆從戎,率領36人在31年時間內,收復了55個西域小國,重新打通陸上絲綢之路。公元97年,西域都護班超命令甘英出使大秦(羅馬帝國)。

甘英一路西行,成功到達波斯灣地區,成爲第一個到達波斯灣的中國人。但對於甘英出使大秦,安息帝國(波斯歷史上的帝國)卻感到恐慌,主要源於兩個因素:一是阻止漢朝與大秦直接通商,損害安息帝國利益,二是安息帝國與大秦正在交戰,防止大秦和大漢串通。所以,安息帝國編造了一個謊言,阻止甘英出訪大秦:

海水廣大,往來者逢善風三月乃得度,若遇遲風,亦有一二歲者,故入海皆賚三歲糧。海中善使人思土戀慕,數有死亡者。

安息國王一口咬定到羅馬必須渡海,正常出海要坐三年船且有各種危險,於是甘英聽罷放棄西行。

這是史書上明確記載的唯一一次中國人出訪羅馬帝國,但最終卻半途而廢。如果成功出訪羅馬帝國,或許中國歷史也會因此而改變,當然這是後話了。

既然漢朝和羅馬帝國沒有建立實際的聯繫,那麼英國墓地中的中國人屍骨,究竟從何而來,到羅馬帝國做什麼?

《泰晤士報》稱,這是一座普通的墓地,埋葬的都是古羅馬時期的平民,他們曾經生活在貧窮和髒亂的泰晤士河畔。

顯然,這肯定不是官方使者,而是民間交流。那麼,這究竟是什麼一種交流呢?上述麗貝卡·雷德芬博士給出了一個猜測:羅馬的中國奴隸!

這兩位中國人應當是羅馬人的奴隸......因爲那個時代在印度、中國和羅馬之間存在奴隸交易活動。

英國曆史學家彼得·弗蘭科潘贊同這一推測,認爲羅馬帝國是一個奴隸貿易空前繁盛的帝國,而2世紀到4世紀,中國正處於內亂時期,大量中國人淪爲奴隸,由此被轉賣到了羅馬帝國。

難道這兩個中國人到倫敦,是以奴隸身份去的?

其實還有一種可能,即以商人身份前往大秦貿易。甘英不敢渡海,不代表中國商人不敢,通過絲綢之路,一路西行最終達到倫敦。當時,羅馬帝國擴張到西歐和地中海的大部分地區,蘊含着財富和機會,自然會吸引周邊商人前往交易,而中國商人來到倫敦尋找機會也就不稀奇了。

中國商人的膽量一直很大,比如明朝時期,就有中國商人穿越茫茫太平洋前往美洲的墨西哥。至於唐朝之前的中國人,膽量一直驚人,班超、王玄策就是典型,中國商人自然不會落後。

今年8月,英國考古發現就佐證了這一推測。在英國伯克郡的一個村莊裏,考古專家出土了一個刻有中國漢字的石塊(見下圖),距今已有1600餘年。在那個年代,懂得書寫漢字的中國人,幾乎不可能是一個奴隸,而更可能是商人。

總而言之,英國的這些考古發現,改寫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史,早在1600年前,中國與羅馬的民間交流超乎想象,而不是原本以爲的“老死不相往來”。這些考古發現再度證實張騫的偉大,張騫開通的絲綢之路,改變歐亞大陸歷史的力度比想象中的還要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