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絲綢之路上,有一個叫大宛的國家,相傳是漢代的張騫發現的。張騫從小跟漢武帝一起長大,漢武帝建元年間,他還跟在漢武帝身邊做跟班。

當時漢朝和匈奴的關係很不好,漢武帝爲了抗擊匈奴的侵略,我是費盡了心思。

有一天漢武帝從被俘虜的匈奴人口中得知,在匈奴的西邊還有一個月氏國,只不過月氏國被匈奴單于進攻,國王都被殺死,國家都不存在了,但是月氏國逃跑的那些人,十分痛恨匈奴人,他們希望有人能和他們聯合起來一起抗擊匈奴。

漢武帝知道了這個消息,好興奮。他想派使者去聯絡那些逃亡的月氏人,但是到月氏就必須穿越匈奴的地界,這也難不倒漢武帝,漢武帝在全國招募膽大心細的人出使月氏,重金獎勵。

張騫在漢武帝身邊做跟班,主動提出使月氏國,漢武帝表示同意,畢竟張騫知根知底,是自己的心腹,用起來也比較放心,在出發的那一天,漢武帝給張騫配了個副手,他原來是匈奴人的奴隸,很瞭解匈奴的情況,他的名字叫堂邑甘父。

他們的使團從隴西出境,經過匈奴的時候,經過千辛萬苦,但是很不幸,還被匈奴人抓住了。匈奴人把張騫交給大單于,單于對張騫說:月氏在我們匈奴的北邊,你們大漢怎麼能夠派人去聯繫他們呢,我要是聯繫你們大漢的南越國,你們大漢會同意嗎?張騫不答。

匈奴單于從此就軟禁了張騫和他的使團,他們十年之內,都沒有走出匈奴一步,漢武帝還以爲張騫死在了西域,再也不回來了。不過好在,在軟禁的這10年裏,單于給張騫重新娶了匈奴女人爲妻,他們還生下了小孩,他的小日子過得挺舒坦。

可張騫不是一個忘本的人,他把漢武帝賜給他的大漢符節一直帶在身邊,儘管上面的毛已經脫落變舊了他也一刻不離帶在身邊。

後來匈奴人的看守漸漸的鬆懈了,張騫就和他的隨從一起趁着夜色,向西逃向月氏國,張騫帶着隨從一口氣跑了幾十天,他們以爲到了月氏,一打聽,才知道,這個地方叫大宛國。

大宛國的人很早就聽說漢朝錢多人多,糧多車多,很是嚮往,但是不知道大漢在哪裏,如今見到了張騫,他們非常高興。大宛國王問他:將軍,你跑這麼遠,準備要去哪裏?

張騫說:我來到西域是想找月氏國,想聯合他們共同抗擊匈奴!希望大王派人引導我們找到月氏國,如果真的找到了,大漢給你的回報,那是多地用語言都說不盡。

大宛人信以爲真,他們很高興,真的派出了軍隊和嚮導,指引張騫經過康居國,找到了大月氏,當時大月氏國王被匈奴人殺了,他們重新立了一個國王,這個國王率領軍隊打敗了大夏國,重新爲自己的部族找到了一塊土地和一份尊榮,他們不想跟着張騫回頭去打匈奴。

張騫在大月氏國等了一年,大月氏國王就是不同意,張騫只好率領自己的使團返回大漢,在返回的途中,張騫運氣又不好,再次被匈奴人活捉,在匈奴又被停留了一年多,張騫趁着匈奴國內大亂,才和自己的使團隨從回到大漢,見到久違的漢武帝,張騫哭了!

張騫的這次出使,雖然沒有完成與大月氏聯合夾擊匈奴的目的,但是卻發現了大宛國,這也算是意外之喜,爲古代絲綢之路增加了新的據點!

參考《史記大宛列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