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寧夏隆德“一刀切”關停8家企業,法院判違法,政府拒賠償)

被關停的隆德縣城關鎮星火建材廠現狀

“關停時沒說違反了什麼法規,也沒說關停期限。”

曾經被奉爲座上賓的企業家們,如今卻跟寧夏隆德縣政府對簿公堂。他們的工廠曾經被列爲縣政府招商引資項目,不料因一紙禁令被突然關停。

2017年,隆德縣9家建材廠、機磚廠相繼接到縣國土資源局的停產通知。1個月後,當地政府以“證照不齊、非法開採”爲由將9家企業全部“關閉取締”。

“採礦證還沒到期,我們去辦不給續。”有涉事工廠負責人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稱,自己的工廠環保達標,但當地政府不溝通不解釋不給出解決方案。事發後,幾位廠長一再向上級部門反映無果。

無奈之下,8家企業(1家企業負責人不在本地)聯名狀告隆德縣政府。法院最終判定其行政違法,可政府對此判決結果不予理睬。“這樣的地方再也不敢投資了,再也不敢來了。”有企業家這樣感嘆。

招商引資

投資4000萬元,經營兩年還沒開始回本,磚廠卻突然夭折了。9人中,隆德縣華泰建材廠(以下簡稱“華泰”)負責人楊成和最爲氣憤,“從天堂到地獄了”。

華泰是被作爲“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引入當地的。2012年,到隆德縣商務考察的楊成和受到當地官員的熱情接待。

“開發建設年產40萬立方米自保溫磚項目,主要建設新型環保旋轉式節能窯爐一座……佔地約30畝(具體地址及四至和麪積以實測爲準),預計總投資4000萬元。”當年11月,雙方簽訂了《隆德縣年產40萬立方米自保溫磚項目建設合同》。

楊成和稱,時任縣長和縣委書記對該項目很重視,廠房是9個部門一起選址的。爲推動項目順利落地,當地政府曾專門召開碰頭會。

政府的支持讓楊成和備受鼓舞,他購置了價值3000多萬元的環保節能生產窯爐進行生產。2015年8月,華泰又被列入“2015年自治區新型工業化發展資金項目計劃”,獲得了政府130萬元的支持。

如今,他的工廠內堆砌着被風化的成品磚,機器生鏽,雜草叢生。

被關停的隆德縣華泰建材廠

當初同樣想大幹一場的,還有李兵和張敏。

2008年,隆德縣城關鎮政府按照招商引資項目,把李兵的磚廠從縣城遷到了城關鎮星火村。2015年,李兵籌集1千多萬元,對星火建材廠進行了改造升級。兩年後,他又追加投資,換上了全自動碼磚機。這樣下來一年可產磚3500多萬塊,是傳統輪窯廠產量的4倍。

隆德縣吉隆建材廠負責人張敏來自甘肅靜寧,此前在隆德縣打工。2007年,張敏競拍接手了隆德縣政府的磚廠,當上了私企老闆。

“讓我們來,好好幹。”張敏告訴中國新聞週刊,當時政府招商引資時,對接的負責人曾這樣鼓勵他們。

10多年下來,張敏的工廠也的確在不斷壯大,面積最後達到63畝,員工80餘名,“工資一年下來就要200多萬”。

關閉取締

猶如晴天霹靂,他們突然接到了關停通知。

2017年9月,張敏被告知“要渝河治理,不讓開磚廠”。他很疑惑,環保局此前從未發文。在他看來,自己的工廠也達到環保要求,環保局每年前來檢查三四次,從未說過工廠不合規或進行過罰款。

此外,關停的理由還有“採礦證到期”。但張敏記得很清楚,採礦證是兩年一審,當時其工廠採礦證是2015年12月2日辦理的。

“說我們的手續到期了,讓我們停產,不延續了。”張敏告訴中國新聞週刊,此後他前去縣國土局辦理採礦證,得到了這樣的回覆。

李兵也遭遇了同樣的窘況,他提前三個月就申請續辦,但被拒絕。

“政府說了,採礦證到期不予延續,包括新辦的在內。”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拍攝的視頻裏,隆德縣自然資源局(由原隆德縣國土資源局、隆德縣林業局新組建)礦產管理科工作人員如此回應道。

楊成和同樣覺得窩火。他是2017年6月接到的關停通知,理由是工廠沒有采礦許可證和排污許可證。

他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其工廠實際佔地面積80畝,土地是經過政府部門協調從老百姓手裏買來的。2013年4月,所有錢款都已結清。但因爲政府沒有用地指標,工廠的採礦許可證遲遲辦不下來。

關於排污許可證,他表示一直到2015年4月,華泰才正式投產運營。接到關停通知時,環保部門正在對工廠進行檢測,結果還沒出來。而兩年來,他一直按要求繳納了各項費用,包括排污費。

更讓他欲哭無淚的是,關停的理由還有“不符合規劃”。

上述工作人員稱,辦理礦產證必須先有土地證。楊成和招商時規劃的80畝土地,只有39畝有土地證,因爲不符合規劃。

但楊成和提供的一份隆德縣國土局2013年印發的文件清晰顯示:“該建設項目符合隆德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及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一份建設單位名稱爲“隆德縣華泰建材有限公司”,編號爲“2013.28”的《村鎮規劃選址意見書》附圖也顯示“佔地約80畝”,文件蓋有隆德縣城建規劃室的紅章。

突遭厄運的這9家工廠,大多數是建材廠。通知是隆德縣國土局工作人員上門下達的,沒有書面文件。

1個月後,所有涉及工廠關停。“沒說違反了什麼法規,也沒說關停期限。”張敏稱,他們前往國土局要說法,但有時“一天去四五回,也沒人管”。

幾個月後的2018年1月19日,隆德縣人民政府發佈《關於依法關閉取締渝河流域粘土磚廠的通告》,認定渝河流域的星火建材廠、吉隆建材廠、華泰建材廠、恆達建材廠等9家工廠“證照不齊,屬非法開採”。

拒不賠償

隆德縣是國家級貧困縣。當地縣政府官網顯示,2018年,該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8.08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61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77元。

一個貧困縣爲何對“金主”痛下狠手?上述通告稱,取締決定是依據《環境保護法》等法規。

“咱們是什麼政策,什麼對策,你也要有一個交代。”廠長們憤憤不平,他們表示,即便部分磚廠屬於落後產能要被淘汰,也應有個過渡期或者應該協商解決,而不是“一刀切”式的關停。

最核心的問題是,淘汰、關停後,虧損的錢由誰來買單?

眼下,幾千萬元的生產線已然鏽蝕報廢,楊成和也從昔日風光的企業家變成了“失信被執行人”。

企查查網站顯示,楊成和開辦的華泰涉及法律訴訟10起,其本人被限制高消費和凍結股權。固原市中級人民法院對華泰進行過數次拍賣、變賣,但“關停的廠子,誰敢要”。

因爲工廠沒賺到錢,借款還不上,還欠着工資和運輸費,兩鬢染霜的楊成和只能四處躲避。“給家庭造成了很大的傷害,也對不起那些借我錢的好心人。要是有錢,誰也不想當這不是人的人。”

而爲了還清欠款,張敏四處找朋友幫忙,還借了高利貸。

李兵開辦的星火建材廠早已不復當年輝煌,廠房坍圮,設備生鏽,部分房頂彩鋼板脫落。但他沒辦法感傷,被列爲失信人的他一年被拘留了兩次。2019年11月19日,當着央視記者的面,李兵被隆德縣法院的車帶走。

絕望的廠長們也曾心存希望。

楊成和表示,自己曾找過固原市信訪局,但沒反應。2018年和2019年,他們也曾向環保部巡查組督查組反映,未果。

無奈之下,8家企業在2018年3月聯名將隆德縣政府訴至法院。當年11月,固原市中級人民法院認定:“隆德縣人民政府2018年1月9日作出的《關於依法關閉取締渝河流域粘土磚廠的通告》行政行爲違法。”隆德縣政府向寧夏回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了上訴,其請求在2019年2月被駁回。

但判決最終流於一紙空文。

今年以來,8家企業拿着判決書等文件向隆德縣司法局提出國家賠償申請。文件中,他們清晰羅列出來的各項損失,加起來超一億元。

但司法局受理後,申請被隆德縣政府一一拒絕。“政府不承認不管,也不賠償。”他們很是氣憤。

中國新聞週刊拿到的《寧夏回族自治區隆德縣人民政府不予賠償決定書》顯示,各家工廠被拒絕的理由大同小異:採礦證已到期,此後是違法開採,營業損失是違法所得;工廠提供的明細表沒有相關票據,缺乏真實性、客觀性。

張敏收到的認定理由略有不同——《行政判決書》中未對申請人固定資產損失進行認定;隆德縣人民政府對申請人固定資產未採取任何行政措施,沒有侵犯其資產權益。

張敏收到的《不予賠償決定書》截圖

8人中,目前只有楊成和暫未收到《不予賠償決定書》。但對於賠償,他不抱希望。他問司法局,被告知是“政府的事”。去找政府,對方又稱“走司法程序”。

爲了追回損失的血汗錢,楊成和的確走過司法程序。

“因與政府籤的合同,所以走行政訴訟。”他曾先後向固原市中級人民法院、寧夏回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上訴,都被駁回。“因涉案協議於2012年11月8日簽訂,而對於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施行(即2015年5月1日)前形成的類似行政協議,根據當時的法律規定和人民法院處理此類案件糾紛的通常做法,一般不納入行政訴訟受案範圍。”

處處碰壁後,涉事企業們求助了媒體。2019年1月,人民網發出文章曝光隆德縣以“一刀切”方式關停招商引資到該縣的民營企業。11月28日,央視《財經頻道》的《經濟半小時》欄目又對隆德環保“一刀切”沒有整改的行爲再次進行曝光。

但工廠負責人至今仍四處躲避,他們稱目前事情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生態環境部曾專門研究制定《禁止環保“一刀切”工作意見》,其中明確寫道:“對於具有合法手續且符合環境保護要求的,不得采取集中停工停產停業的整治措施;對於具有合法手續,但沒有達到環境保護要求的,應當根據具體問題採取針對性整改措施。”該意見還提出,“要加強對環保‘一刀切’問題的查處力度,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嚴肅問責,絕不姑息”。

12月4日,中國新聞週刊就此事聯繫據稱分管此事的隆德縣自然資源局副局長韓玉峯,對方稱“不分管,不清楚,需問一把手”。但局長李耀國的手機一直無人接聽。中國新聞週刊隨後致電隆德縣政府,未獲正面回應。

周馨怡 本文來源:中國新聞週刊 責任編輯:周馨怡_NB1200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