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歐盟統計局發佈數據顯示,歐元區11月份經濟景氣指數爲101.3,預期值爲101,前值爲100.8;工業景氣指數爲-9.2,預期值爲-9.1,前值爲-9.5。雖然經濟景氣指數有所回升,但仍處於2015 年以來較低水平。東方金誠分析師指出,目前歐元區製造業面臨衰退,且美國加徵關稅威脅依然存在,故歐元區經濟雖具有一定韌性,但仍面臨下行壓力。

增長乏力 歐元區經濟潛力待挖掘

供圖 ****

歐央行上月發佈的最新一期金融穩定評估報告也指出,歐元區經濟前景將出現惡化,增長疲軟的情況會持續更長時間,到2020年中期,歐元區經濟增速低於零的概率已升至約20%。歐元區經濟下行風險主要包括貿易的持續不確定性、貿易保護主義升級、英國無協議“脫歐”和新興市場表現不佳。

針對歐元區經濟疲軟問題,歐央行行長拉加德近期呼籲,歐元區應充分挖掘自身潛力來釋放更強的內部需求。她認爲,歐元區需要一攬子政策以促進內部增長,包括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強化內部市場建設、完善歐洲經濟與貨幣聯盟等。

“從‘三駕馬車’看,本輪歐洲經濟放緩的主因是出口放緩。出口放緩的主因是全球經濟特別是中國經濟放緩導致的外需萎縮。因爲今年前三季度歐洲對美國出口增速仍快於歐洲整體出口增速,這表明歐美貿易摩擦的負面影響還未顯現。”上海發展研究基金會研究員何知仁對《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

對於拉加德呼籲通過挖掘潛力釋放內需,何知仁認爲,擴大歐元區內需可以依靠更高的投資增速。“樂觀情形下,未來英國‘脫歐’不確定性有望下降,歐美貿易摩擦會有所緩和,這對於歐洲的投資具有一定支撐作用。另外,2018年以來歐元持續貶值,目前出現企穩跡象,進一步刺激了外資流入。今年歐洲議會、理事會和歐委會就‘投資歐洲’達成初步共識,歐委會還提出了‘趨同和競爭力預算工具’,這些機制有助於擴大歐洲公共投資。不過,消費方面很難再挖掘潛力,消費紅利需要通過減少歐洲各國之間收入差距來實現,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中信銀行(國際)首席經濟學家廖羣在接受《上海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歐元區經濟發展仍依靠傳統模式,缺乏活力。除德國外,歐元區內其他國家在發展新經濟方面都已落後於美國和中國,而新經濟又是全球經濟的新增長點。因此,從發展潛力看,歐元區內國家可以利用一些技術優勢,着力發展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爲首的新興產業。此外,歐元區的基礎設施比較老舊,應更新換代,促進投資,進而拉動經濟增長。“事實上,投資新興產業和基礎設施,不僅可以促進經濟增長,還有利於提升消費信心,形成良性的經濟發展氛圍。”廖羣認爲。

對於如何理解拉加德提到的強化歐元區內部市場建設,廖羣指出,歐元區是一個大市場,但這個市場的運行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在市場建設中過分依賴德國。“雖然德國是歐洲經濟的‘火車頭’,但總是採用‘德國製造、其他國消費’的模式很難持續。故在經濟發展結構性問題上,歐元區必須改革,爲一些後進的東歐和南歐國家提供新的增長動力。此外,拉加德提到的一攬子政策中包括了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還強調了要完善歐洲經濟與貨幣聯盟,事實上,歐元區市場的一個根本性問題在於只有貨幣聯盟卻沒有財政聯盟,所以財政政策改革迫在眉睫。只有解決了財政問題,歐元區內部經濟結構才能真正改善,纔可以更好地規劃基礎設施投資,以及更好地做好歐元區內部市場建設。”

記者 戚奇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