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中流行一種攀比,叫做體重攀比:

“你家寶寶出生的時候幾斤啊?”

“6斤左右吧。”

“咦,很不錯啊,標準體重呀,我們家那個出來的時候八斤,可給我害苦了。”

雖然嘴巴上嫌棄得很,其實心裏美滋滋:

“你看,還是我最能幹了,生的可是八斤的大胖小子,比你的六斤可重多了!”

你看,這,就是女人間的戰鬥。

確實,寶寶們出生時的體重都不一樣,那麼,2500克、3000克和4000克區別真有如此大嗎?

不妨先來看看新生兒的體重標準:

新生兒出生時平均體重爲3000克,正常範圍爲2500~4000克。

所以,出生體重者達到或超過4000克,醫學上便稱爲巨大兒,若不足2500克,則稱爲低出生體重兒,兩者均屬高危新生兒。

如果寶寶出生時達不到2500克,那麼說明體重偏輕了,通常這樣的寶寶身體素質比較差,需要父母更加細心的呵護。

導致新生兒體重偏低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孕期寶媽沒有補充足夠的營養,休息時間不夠或者生病等原因都有可能導致新生兒先天體弱。

如果寶寶出生時大於4000克,在醫學上,這樣的寶寶屬於巨大兒。

如果新生兒體重偏高,先不提寶媽生產的時候有多困難,就單對寶寶身體器髒來說,也是個不小的負擔。而且在往後的日子裏,父母要隨時關注寶寶的體重變化,防止寶寶過度肥胖,危害身體健康。

所以說,3000克左右是寶寶最合適的體重。這樣的寶寶一般身體狀況良好,按正常步驟餵養就可以了,不需要父母額外操心。

在這裏,小編建議廣大孕媽,孕期注意控制飲食和適當運動,儘量把寶寶的體重控制在3000克這個數值左右。

新生兒體重出現差異,可能是以下這些原因:

① 初產年齡:初產年齡在30歲以下,新生兒出生體重隨孕婦年齡增加而增加 ,超過31歲則隨年齡增加而減少。

② 胎兒性別或孕周:女性新生兒低於男性110克;胎兒在母體中的時間太短或太長,均會影響新生兒出生的體重。孕35至39周,新生兒出生體重隨 周增加而明顯增加:孕40周至43周,體重增加較慢;孕44周後,體重反而下降。

③ 胎次及多胎:第二胎第五胎新生兒出生體重與第一胎相比,呈遞增現象,多胎新生兒體重一般都較低。

④ 孕婦健康狀況:孕婦患高血壓、心臟病、腎病等疾患,新生兒出生體重低。如感染病毒或其它微生物,也會影響胎兒的發育。

⑤ 孕婦嗜好:比如孕婦吸菸會導致新生兒體重低於正常體重。再比如孕婦嗜糖過高,帶給寶寶太多糖分就造成巨大兒。

⑥ 胎盤及臍帶血管功能:胎盤功能好,寶寶獲得的氧氣、養分足夠,纔會長得好;反之,則有可能體重過輕;臍帶若打結、只有單一臍動脈,或有水囊、血腫現象,都會影響血液的輸送,也會影響寶寶的體重。

⑦ 孕婦體型差異:孕婦的體型嬌小,胎兒很可能也比較小、比較輕,如果用套用公式所得的結果來判定胎兒體重不足,這是不正確的,必須依個體差異而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