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有一個鮮爲人知的致命性格問題,估計有知道的人也不多

關羽剛強勇敢,英雄氣概。 關羽的性格其實有很多,譬如義薄雲天,譬如有情有義,譬如好大喜功,譬如剛愎自用,譬如……陳壽《三國志》對關羽有一個相當精闢的評價:“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

言雖一句,卻大有深意,充分體現了關羽的這種自卑的自戀。“善待卒伍”,是因爲從行伍兵卒到三軍統領,地位差距足以道計,絕對不會對自己構成威脅,加以善待,於己無損,反可博“體恤士卒”美名。而“驕於士大夫”,則是因爲面對真正的士大夫,極易勾起自身作爲一介武夫的自卑。

因爲終關羽一生,都希望附庸風雅,所以他留長鬍子;所以他處處要顯示與衆不同;所以他無時無刻不手捧一本《春秋》,雖然從未見他從《春秋》之中悟出什麼;所以當諸葛亮誇他“髯之絕倫逸羣”時會“省書大悅”甚至“以示賓客”,惟恐天下不知。

這種需要依靠他人評價來找到信心的心態,充分反映了關羽“附庸風雅”的嚴重底氣不足。 西方文學家說過:“培養一個貴族需要三代的時間。”

或許事實上不用三代,但是與本人從小的家庭教養和環境卻是密不可分的,關羽在《演義》中賣棗,在《志》中“亡命奔涿郡”,實在不具備成爲士大夫的條件,也絕對不可能具有真正士大夫的內涵,所以當真正面對士大夫的風流雅緻時,關羽的這種附庸風雅就很容易看破。

欲爲士大夫而不得,在自卑情緒的支配下,最直接的反應就是逆反,以驕相待,處處顯示我比你強,我不恥你。而關羽的成功之處,在於他將自卑隱藏得極好而自戀發揮到了極至,因而給人留下的是一個威武英明,宛若天神下凡的光輝形象。

但是最終,關羽還是因爲這種“自戀而又自卑”性格下“驕於士大夫”的表現而導致最終身亡。 首先,他拒絕了與孫權的聯姻。與孫權聯姻本事上上之策,關羽亦非愚人,不會不知,但是他做不到,因爲關羽平生最恨,或者說最嫉妒的就是孫權。

孫權本亦應是一介武夫,卻仰仗父兄基業,竟成一方霸主,且儼然以風流雅士自居,這對關羽內心的刺激是非同小可的,在這種心理的極不平衡的情況下,做出這種決定是肯定的。 其次,他率先動兵攻曹。因爲自戀到自卑,關羽一心想要做出一番大事業,來證明自己是真正的威武英明。

這種事業不是上陣打打殺殺的砍幾個敵將,而應當是“威震華夏”,於是他意氣風發的去打曹操了,前期倒也打出了威名,可是之前被“驕待”的士大夫卻衆心不從,於是關羽就走了麥城,然後死掉。

關羽的一生,是悲劇的一生,而這悲劇一生的根源,還是來自於內心深處的自戀和自卑,惟使後人嘆息。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