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小凡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在隋末時期瓦崗寨是由李密逐漸壯大的,最初是翟讓創立,而在舊唐書記寫到,翟讓其實是東郡韋城的法曹,而且他身手不凡,武藝高超,經常會在各郡地方擊潰盜賊,經歷使他練了一身的膽識和謀略。公元613年的時候,他因爲犯了錯誤,所以被打入大牢,在斬殺的時候卻被一名獄卒意外所放。
他開始瘋狂的逃跑,在平原中找到了自己的棲身之處,瓦崗寨,瓦崗寨距離韋城並不是很遠,所以當聽到他落腳點在瓦崗寨後,很多人都慕名而去投奔於他,其中就有曹州的人單雄信。單雄信和自己的結拜兄弟,兩人都是一個習武之人,尤其是他的兄弟。徐懋功他精通戰術非常有謀略,所以在他兩人的輔助下,可謂是左膀右臂,很快就獲取了梁郡,名聲遠揚,之後帶領着自己的部隊將隋朝張須陀擊敗,張須陀手下的羅士信秦叔寶等都歸順了瓦崗寨。
在大業12年時,遼東李氏四世三公之家的李密楊璇戰爭慘敗後也投身於瓦缸寨,李密他本身就名聲遠揚,所以當他投奔瓦崗寨後,迅速得到了各方各路英傑的支持,瓦崗寨開始迅速壯大,並且取代了翟讓,坐上了瓦崗寨的寨主,而此時的瓦缸寨並未像曾經那樣萬衆一心,已經開始暗藏波動,李密設計鴻門宴,想殲滅霍讓三人,而他的舉動讓瓦崗寨的各路豪傑都感到心灰,開始各奔東西
李密又將自己的各個大將棄而不顧,投奔於李唐,並且反覆無常。最終被李世民斬首,最終瓦崗寨的結局令人嘆息,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缸一炷香,瓦崗寨卻在千古之間成爲了一種晦氣的名聲。真正的歷史上瓦崗寨結義也並非我們後人所認爲的那樣,河南浚縣城李密墓被出土,其中的遺物就爲人解開這個答案
1974年河南考古學家發掘了唐新國公李密的墳墓,而墓中只有少量的遺存,包括一塊石碑,石碑是李密謀士兼文書魏徵所寫,去世後其他的部署就已經馬上歸附李唐,爲李堂效命,而魏徵親自爲李密撰寫墓碑並且題詞滿是欽佩。字裏行間都可以看得出來李密在衆人心中,其實還是非常有威望的,而對於李密的死,魏徵也是心滿懷惋惜,感到很悲傷,碑文還提及到,很多的舊部署都請求爲李密發喪,其中也有秦瓊,程咬金等衆人都在他的靈前揮淚叩拜
當考古學家發現這塊墓碑時,瓦崗寨得衆豪傑雖然最終選擇了離開,但是他們同生共死的友誼仍然存在,這也是當朝大勢所向,他們無法避免,但瓦崗寨的英勇之意仍然留在我們的心中,李泌墳墓當中這件物就可以說明瓦崗寨豪傑並不是人們所向的所想,那種不仁不義之輩。(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