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層級比較深的情況下,如果一個三四級的課程代理把課程賣給了另外一個城市的銷售品牌,在這個過程中,如果簽訂的是紙質合同會經常會出現一個問題:對方在簽署完成後把這份合同發給你時,它可能沒有按照當初商定的比例或者分成去籤。第四,紙質合同經常會遇到一個問題:我們做合同審批的時候可能是一套文件,等到打印出來、簽署完成之後才發現合同在這個過程中可能因爲人爲失誤或某種原因發生了篡改、丟頁等情況,最終與我們審批的版本不一致。

責任編輯| 智勇

第 4802 篇深度好文:4400 字 | 10分鐘閱讀

數字科技

本文優質度:★★ ★ ★ ★+口感:春日抹抹茶

筆記君邀您閱讀前,先思考:疫情影響下的合同簽署痛點有哪些?如何實現企業合同數字化管理?如何基於合同全生命週期進行風險控制?

大家好,我今天要分享的主題是《電子合同助力疫情後企業提效》

任何一個企業的運行都離不開合同,甚至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企業的運營實際就是合同的簽訂、合同的履行。比如對內的勞動合同,對外的買賣合同、採購合同、銷售合同、租賃合同、承攬合同等等。

隨着企業的發展壯大,它的合同數量和合同類型也會變得越來越多,而這些合同對於企業的生存至關重要。

如何保護好合同內容的信息、如何做好合同的分類存儲、如何讓大家快速獲取和查閱合同等環節,都對企業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一、合同簽署的常見痛點

1.簽約流程慢

在當下疫情階段,跨地區的合同簽署、公司內部辦事處之間的合同傳閱等操作都變得非常困難。

比如我們與其他城市的公司簽訂合同時,要寄過去等對方蓋完章之後再寄過來,來回可能要花費一週時間,非常影響企業運營時效。

2.簽約數量大

在互聯網環境下,除了B端客戶,可能會有很多C端用戶在網站上下各種訂單。尤其是在業務旺季,每天都要簽署幾千個訂單,只有簽署成功才能發貨,造成時效非常低。

3.簽約成本高

對於紙質合同,簽約除了有快遞費用、打印費用等顯性成本,還有很多隱性成本。

比如,每一個紙質合同要保存,我們就要把它放在合同保管櫃裏,佔用辦公空間。考慮到日後可能會查詢以前的合同,還得專門僱人維護保管的合同文件。這些都是在增加我們的管理成本。

4.風險不可控

對於紙質合同,經常會出現各種各種的問題,比如簽署主體不可控、簽署行爲意願不可控、快遞風險不可控等。

5.合同管理難

無論是合同保管問題、印章存放問題,還是查閱、調閱、借閱問題,在使用紙質合同的情況下是無法解決的。

二、數字化簽約趨勢及特點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做數字化簽約。大家可能對於數字化簽約不太瞭解,我簡單和大家分享下。

1.電子簽名發展歷程

2004年8月,我國頒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之後,隨着框架政策的制定,在執行上有了各種細化和升級。

2008年,推出ISO 32000: PDF版式文件規範含電子合同簽署。

2010年,推出證書認證系統密碼及其安全技術規範、公鑰密碼基礎設施應用技術體系。

2012年,推出數字證書認證系統密碼協議規範。

2014年,推出安全電子簽章密碼應用技術規範、時間戳服務接口規範、基於SM2密碼算法的證書認證系統密碼及其相關安全技術規範。

2016年,推出安全電子簽章密碼應用檢測規範。這一年,互聯網金融把電子合同帶到了田間地頭、帶到了大江南北,很多人因爲互聯網金融第一次接觸到電子合同。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電子合同無論從政策上,還是技術上都已經非常成熟了。

2.政策對電子合同的加持

從2019年到現在,我國相繼頒佈多個政策、法規支持電子簽名的應用。在這期間,發生了幾個重量級的事情,如:

① 人力資源、人社部

2020年2月11日,人社部鼓勵大家網上面試,網上籤約。

2020年3月10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管關於訂立電子勞動合同有關問題的函》提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採用電子形式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② 房地產

2019年之前,我們對於電子簽名、電子合同的應用範圍有一部分限制,比如房地產買賣合同不可用電子合同,必須用紙質合同。但從2019年之後,我國修訂了相關法規,以及相關的文件和政策都在推進使用電子合同。

3.電子合同究竟是什麼?

法大大認爲電子合同是基於電子簽名技術的應用,簽署及傳輸過程採用嚴格加密技術,保障其具有與紙質合同同等的法律效力,並支持多種司法舉證,確保合同締結雙方的合法權益。

業界內,各廠商對電子合同的定義並不一致。有些服務商更多地關注它的易用性,如用戶只需要短信回覆一個“1”就能把合同簽好。

但法大大認爲這種方式並不嚴謹,既然要做合同,就要想到一旦這個合同將來出現糾紛怎麼辦,而注重簡便性忽視法律合規性的簽署方式是不能保證合法有效的。

① 紙質合同的劣勢與電子合同的優勢

第一,比起傳統的文件簽署,電子合同可以解決假章問題。如果我們拿出一個紙質合同來,即便我們知道上面是蘿蔔章(僞造公章)蓋的,也沒辦法證明。

但是在電子簽名時代,這個情況是不會發生的,因爲沒有經過身份認證無法使用印章,而且任何一個章的使用都有相關記錄可以追溯到是哪個手機號、什麼長相的人蓋的章。

第二,比起紙質合同,電子合同不存在打印、快遞成本這些問題。

第三,紙質合同存在倉儲成本高、合同易丟失的問題,而電子合同既不會丟失,也不需要物理空間儲存。

第四,紙質合同經常會遇到一個問題:我們做合同審批的時候可能是一套文件,等到打印出來、簽署完成之後才發現合同在這個過程中可能因爲人爲失誤或某種原因發生了篡改、丟頁等情況,最終與我們審批的版本不一致。但電子合同可以完全避免這些問題,變得更加安全。

第五,公章私蓋。使用紙質合同時,業務人員會因爲私情或者粗心爲別人蓋了一個不知名的文件,使用電子合同時不會出現這種問題。

三、電子合同全生命週期解決方案

1.電子合同全生命週期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份合同的整個生命週期裏有多個環節。

簽訂前:我們要基於某個合同範本去設計合同,在線進行一些修改和起草,選擇好合同簽署的相對方。草擬結束後,選擇好給誰籤,直接進入簽訂狀態。

簽訂中:我們可能需要做內部審批,最終確定這份合同可以簽訂。簽訂時,我們還要驗證對方的身份信息(如:對方是什麼人,對方是代表什麼企業,這個企業的資質如何,這個人能不能有足夠的權限代表這個企業去籤合同)。確認完畢後,依據《電子簽名法》,我們要頒發一個CA證書,讓對方在線完成簽署。

簽訂後:簽訂完成後,就開始履約。一旦發生糾紛,我們可能還需要相關的訴訟管理、案件管理、訴訟管理、律師管理。

2.電子合同的簽署流程

我們可以看到,電子簽約無非就是四個角色:

第一個角色是發起方,發起合同的簽署。

第二個角色是接收方,他可以查看發起方發起的合同,查看之後可能要做一些認證,證明自己能夠替某一個企業來簽署,這時他才能完成簽署的動作。

第三個角色是出證方,在簽署過程中,記錄雙方的所有線上操作。

第四個角色是律師方,如果簽署後出現糾紛,需要律師提供相關的諮詢和服務。

這個過程中,有幾件最重要的事:

第一,實名認證,我們要確認對方的身份。實名認證的方法有很多,如手機號碼驗證、刷臉驗證。如果對方是企業,驗證的方法就更多了,如驗證營業執照、驗證它的對公賬號等等。

第二,簽署方的意願。我們要證明當時是他籤的字,還要證明他簽字的時候已經完整瀏覽過合同,最後通過刷臉採集他的個人信息確認合同的簽署。這些都是關於簽署方真實意願的驗證。只有有了這些東西,我們才能證明這份合同的有效性。

第三,防篡改。無論是簽名的防篡改還是合同內容的防篡改,如果以後出現糾紛,我們要向法庭證明現在這份合同內容和之前接收方籤的合同沒有任何不同。

3.如何選擇電子合同廠商?

法大大建議選擇電子合同服務商的時候,要更關注服務商的綜合能力,包括產品、技術、服務、資質等。後續糾紛處置環節上的保障也需要放在更突出的地位,司法裁判機構認不認可該服務商提供的電子證據,是合同效力得到充分保障的前提。

四、電子合同的應用案例

1.地產行業

地產行業面臨的一個最大的問題是:在房屋買賣過程中,要籤大量的文件。並且,爲了保障文件的安全性,要求每一頁都要簽字,這就導致簽字的數量非常多。此外,從等待簽署到完成寄送的時間過長,進而造成等待支付認購款、等待收據時間也過長。

法大大某客戶在使用了電子合同之後,簽約成本直接降低了90%;用戶的體驗滿意度達到98%(以前必須請用戶到現場簽署或者等合同寄到了簽署,然後用戶還得寄回來,而使用電子合同後,這些問題就不存在了);當企業發生糾紛的時候,訴訟自證(企業自己拿出證據提供給法庭或其他司法機構)效率提升超過80%。

2.金融行業

電子合同在金融行業裏也有很多應用場景,比如在銀行開戶、貸款,或者開通其他業務時,都可以使用電子合同。

舉一個我們金融行業的客戶的例子,它面臨着4個業務痛點:

第一,承租人地域分佈廣、無法線下籤署合同;

第二,公章由總部集中管理、用印困難;

第三,擔保/抵押類合同篡改風險高,因爲這類合同不止是兩方簽署(甲方和乙方),可能還有金融擔保方、出資方、資質擔保方等幾方籤一份合同,而這些角色可能在不同城市,簽署合同效率慢且風險高;

第四,承租人簽署意願證據難以取證。

但是,使用電子合同後,它的貸款業務可以實現線上化處理,風控能力也大幅提升;電子印章地使用可以更加安全管控,合同數字化支撐業務智能化。

3.教育行業

對於教育機構,會涉及到很多簽約主體。比如,它既要和客戶方(學生或家長)簽訂培訓合同、課程確認單,也要和人事及外聘方(全職教師和外聘專家)簽訂勞動合同和外聘合同,還要簽署內部審批單據、教務報告,甚至與外部合作企業簽訂合作協議、代理協議。

這些工作,我們都可以通過電子合同或電子審批簽署提升效率。

而且,教育行業都有一個非常大的特點——層級比較深,一級代理可能是品牌方,二級是地域代理,它們有自己的線下培訓機構,這些培訓機構收集各種各樣的課程,這些課程的研發機構可能就是三級、四級代理。

在層級比較深的情況下,如果一個三四級的課程代理把課程賣給了另外一個城市的銷售品牌,在這個過程中,如果簽訂的是紙質合同會經常會出現一個問題:對方在簽署完成後把這份合同發給你時,它可能沒有按照當初商定的比例或者分成去籤。但是合同已經簽完了,只能去執行。

作爲一個品牌方,如果沒辦法管理好旗下三級、四級終端機構的簽署行爲,就會對品牌造成不良影響,甚至影響老師的上課情況。

而有了電子合同之後,所有的合同都可以由總部發起,實時推送給各方簽署,這樣就杜絕了各三四線終端機構在簽署時進行修改的情況。

4.人力資源行業

在人力資源行業,電子合同能夠應用的場景非常多,比如勞動合同、入職體檢單、背調授權協議、各種證明文件(學歷證明、離職證明)、保密協議、競業協議和員工手冊等等。

舉個例子,國內某製造業企業的員工入職的密度非常大,每天早上可能有幾千求職者來公司報道;報道後,要對他們進行培訓;培訓之後,他們可以選擇離開或者簽訂合同,這時已經到下午了。

最終,可能會有幾千個人需要在晚上那幾個小時內完成簽署。如果用紙質合同,很難做到。

但使用電子合同就很好解決,入職者只要掃一個二維碼就能填寫自己的個人信息,在鏡頭面前拍一下自己的身份證,然後刷一下臉合同就簽好了。

未來,電子合同的應用領域、應用場景將會越來越多,它能有效提升我們的工作效率、人員效率。

我的分享就到這裏,謝謝大家!

不管環境怎麼變,生意本質不會變

嘿,你在看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