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作家王朔在致女兒書一書中對女兒說:如果說我對你懷有深情,那也不是白來的,你一生下來,我就開始給予,你給我帶來的快樂,是我過去費盡心機也不曾得到過的。

這是作家王朔對女兒的表白,他自己很小的時候就被送去了保育院,沒怎麼享受過與父母在一起的快樂,這其實給他的成長帶來了很大的創傷,所以到了女兒出生之後,他常常會抱着女兒的臉狂親。

他說:因爲想,大了就不能這麼親了。抱你的時候也想,怎麼辦,總有一天不能抱了。

孩子長大了之後,確實會離父母越來越遠,但如果在孩子幼時階段,父母有與孩子做好情感連接和鋪墊,即使孩子成人之後,也並不會影響相互之間情感的表達的。

特別是爸爸,如果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常對孩子做這5件事,孩子未來會更出色,更聰明。

孩子未出生前,提前觸摸孩子

孩子尚在腹中的時候,如果父親常對腹中的胎兒談論自己的對他的希望,當孩子出生之後,常與妻子一起照顧嬰兒,抱着孩子踱步,給他唱兒歌,哄他入睡,餵奶,讓孩子熟悉自己的面孔和身上的氣味,將爲孩子與自己建立親密關係打下良好的基礎。

工作之餘,抽空多陪孩子

這孩子長得有點慢。當他們有時間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候,他們大多數人都喜歡和他們的父親打架。當他們一起玩耍時,父親可以教他們如何控制自己,併爲他們制定相應的規則。與很少有父親陪伴的孩子相比,經常有父親陪伴的孩子在未來面對學習、生活和事業的壓力時,更能抵抗挫折。

少有父親陪伴的孩子,在生活中會遇到更多的問題,產生暴力傾向、受到傷害、陷入困境、成績不佳的可能性更大。

多與孩子親近

在孩子入睡之前,給孩子講故事,擁抱他,逗他,因爲能享受到父母的愛,會讓孩子內心更有安全感,大腦也能得到充分的發育。

常告訴孩子:你是多麼出色,聰明,帥氣又富有創造性。爸爸的肯定會讓孩子樹立更好的自我形象,也會讓孩子銘記一生。

如果自己的父母在小時候從未這樣做過,自己必須學會這樣對待孩子。

教孩子東西時,放低要求

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不苛求孩子做到最好,應該遵循循序漸進的過程,要允許孩子犯錯,孩子就是在犯錯中一步步成長的。對孩子要求太高,會讓孩子有壓力,容易失去信心和探索的慾望。

讓他多享受與你在一起的時光,和孩子一起散步、談心,把所知道的一切慢慢傳授給他。

不亂對孩子發脾氣

爸爸不要亂對孩子發脾氣,與媽媽發脾氣相比,爸爸的殺傷力和影響力會更大。一定要耐心傾聽、尊重孩子的感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