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晁蓋明明死於攻打曾頭市戰役中史文恭的毒箭下,最近一種聲音卻愈演愈烈而且頭頭是道的分析出各種理由,晁蓋死於梁山實權派宋江、吳用、花榮手中。這個觀點一出,令人震驚,作者也太大膽啦!我趕快去原著小說忠去翻閱一番,希望可以找到與此觀點相符的證據,可是除了晁臨死前留下遺言;誅殺史文恭爲他報仇者爲下屆寨主;另外一個就是小李廣花榮神箭手百步穿楊,射中晁蓋那一箭是來自他的手中。僅憑這兩點不成立的觀點,部分作者就妄加推斷,胡編亂造,誤導讀者,博取眼球,這樣的創作心態是不負責任的。
宋江自從梁山兄弟劫江州法場,同晁蓋一起上梁山。晁蓋因感恩於宋江曾經救命之恩,提出讓位於宋江讓他出任梁山第一把“金交椅”,宋江初來乍到自然不敢喧賓奪主連忙推讓,在衆兄弟推舉下宋江自然成了“第二把金交椅”。
後來在“祝家莊”、“高唐州”等等戰役中,宋江爲統帥屢屢獲勝,爲梁山收服了諸多好漢和無數的金銀財寶等生活物資。宋江在梁山的名聲大噪,風光一時無兩。晁蓋明顯感到宋江地位一天天的高漲,無奈每次出征宋江都已晁蓋爲梁山第一寨主應該坐鎮梁山爲由,自己出兵征討。
最終機會來了,金毛犬段景住欲投奔梁山,無奈沒有引薦人,自己是馬販子所以千挑萬選了一匹“玉照獅子馬”爲見面禮送給晁蓋,走到曾頭市被曾頭市總教頭史文恭截獲了。段景住跑到梁山帶着晁蓋與衆位首領的面,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又添油加醋的訴說了一番。晁蓋和衆位首領聽了怒不可遏,欲帶兵征討,宋江又以晁蓋爲大寨主不可輕易下山爲由,請求自己帶兵征討。
晁蓋這次說什麼也不肯了說:賢弟多次出征勞苦功高,這次你就在梁山守住山寨吧!於是晁蓋帶着自己的老班底,劉唐與阮氏三雄還有白勝。宋江唯恐晁蓋安全有失,又命林沖與呼延灼不離左右的保護晁蓋安全。
晁蓋這次出征,犯了兵家大忌“輕敵”。以爲曾頭市分分鐘就可平定,誰料想曾頭市地勢險要,史文恭又熟讀兵書。晁蓋這次太渴望勝利了,因爲宋江已經打了好幾次勝仗了,自己第一次出征若大敗而歸就無法面對梁山諸位弟兄了。求勝心切的晁蓋中了史文恭的誘兵之計,又不聽從林沖的建議從後山偷襲曾頭市,結果中了弓箭手埋伏,中了毒箭,無奈退兵梁山。
不久晁蓋毒發身亡,臨死前留下遺言;活捉史文恭者爲山寨之主。但是山寨不能一日無主,於是衆兄弟推舉宋江爲山寨“代寨主”。等捉到史文恭再做定奪,後來宋江在梁山改革創新,改“聚義廳”爲“忠義堂”。門前豎一杆大旗“替天行道”,梁山很多兄弟出生草莽不明其中之奧妙,軍師吳用看出了裏面的玄機。於是有了和宋江一次推心置腹的談話,宋江就把自己的招安之意告訴了吳用。宋江和吳用但是讀書人,認爲梁山爲寇不是長久之計,子孫後代會落得賊寇的出身。“忠義堂”這個忠,其實是忠於朝廷,忠於當時的統治者宋徽宗。
吳用雖然理解宋江的心意,但是他也明白朝廷皇帝昏庸、奸臣當道、政治腐敗、宋江未必能隨心所願。但是他也明白宋江是首領,自己肯定要與他保持一致。後來經過宋江精心運作,三次招安失敗之後,終於招安成功。中了蔡京和高俅的“以賊治賊”和“借刀殺人”惡毒之計成了朝廷的替死鬼,四處征討。最終以犧牲大部分梁山兄弟爲條件,大敗方臘凱旋而歸。真是一將功成萬骨枯,宋江帶着他僅存的的“嫡系”,吳用、花榮、李逵還有盧俊義受賞封官。可惜官沒做多久就受到朝廷的當權派;蔡京和高俅的陷害而死。一場浩浩蕩蕩的梁山聚義就這樣結束了。
晁蓋臨死前可能看出了宋江招安的心理,所以臨死前留下了“活捉史文恭”爲山寨之主希望可以改變一下樑山的領導格局,分化一下宋江的勢力。無奈宋江名聲太好,衆兄弟違背晁蓋臨死前留下的遺言,把活捉史文恭的盧俊義奉爲二寨主,一起推薦宋江爲第一寨主。
至於晁蓋死於“宋吳花”聯手設計的陰謀一說,確係無稽之談,根本經不起任何推敲。宋江和晁蓋代表兩種出路,一種是晁蓋式得過且過的活在當下的。一種是宋江式目光長遠,關乎名聲和子孫後代的。宋江的想法和做法是對的,他沒有考慮到當時的政治腐敗到如此不堪的地步。這也是當時的政治生態和小說的精彩之處。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