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非但如此,他所谓的“高祖时自己功劳大于周勃”,根本就是他的一厢情愿之辞,因为吕雉曾给刘邦时期的大臣搞过排名,周勃排名第四,可陈平都排到第四十七了.官方从来没有人说过他的功劳大于周勃,他不过是用这些话糊弄新来的刘恒罢了。你若是找不出理由,新皇帝——尤其是刘恒这么个敏感之人,就会觉得你在给他撂挑子,故意为难他陈平的理由就是,病了。

大家好,我们的鹏举说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哈喽,今天讲的是有本事的刘襄没有选上皇帝,竟然让大臣选择了没有功劳的刘恒,当了皇帝的刘恒就在当皇帝的当晚就做了一件事什么事了呢?
我们都知道,刘襄一家人在灭吕过程中出了大力气,可群臣在选择皇帝的时候,选择了无甚功劳的刘恒,只因刘恒看上去没用,像一个好控制的人但这也只是看上去而已。刘恒当上皇帝的当晚,就做了让周勃等人大跌眼镜的事情:他夺了周勃的军权,拜宋昌为卫将军,统领南军北军,以张武为郎中令,在殿中巡逻,负责安保工作周勃等老臣,瞬间就变成了光杆司令。可能,此时他们才发觉,这个看上去没用的刘恒,远比他们想象的难对付。周勃更想不到的是,他差点会死在这个由他拥立的人手中。刘恒当上天子的事情,不得不让人想起楚汉战争时期的魏豹。当初,魏豹在刘邦的军营里活得好好的,可自从听算命的说薄姬可以生出天子魏豹便待不住了。他认为,薄姬是自己的女人,她能生出天子,也就意味着自己是天子。抱着当天子的念头,魏豹毅然离开刘邦,结果遭到韩信的猛攻,被俘,后来在防守荥阳的时候被周苛杀了。
算命的没说错,薄姬真的生了天子,只可惜魏豹没有想到:女人可以和除过魏豹之外的其他男人生出天子。刘恒作为刘邦的第四个儿子,既没有刘盈得天独厚的优势——母亲是刘邦的正妻;也没有刘如意那般讨刘邦的欢喜。事实上,刘邦活着时从来都没有注意过他,他太过平常,平常得让人经常忽略他的存在刘恒出生于高帝四年(前203年),第二年刘邦就打败项羽夺得天下,刘恒对刘邦的帝业没有寸功。刘邦登上帝位剪除异己的时候,刘恒就压根儿没出现过。当然,这些都能理解,毕竟他年龄太小,力量微弱。可是,当吕雉都快把他的兄弟一个个杀光的时候,他竟然也没有任何表示。在诸侯大臣们合诛吕氏的时候,刘恒还是没有出一丝力气。
这个只图明哲保身而没有任何功劳的人,居然成了这场争斗的最大赢家,简直就是对刘襄、刘章等人的嘲讽。没办法,枪打出头鸟,像刘恒这种低调之人,谁也不得罪,自然成了众人眼中的和事佬,谁也不会想到他是个不好惹的人。在刘恒当上皇帝的同时,那些因吕雉而显贵的人,如刘弘、刘武、刘朝及刘太等假冒的皇子,还有许多被封侯的吕家人,都被杀了。吕雉那个被封为鲁王的外孙张偃,也被降级为侯除了这些人,还有刘恒的嫂子——孝惠张皇后。张皇后没有被杀,而是被勒令移居北宫。张皇后在北宫居住了十七年于汉文帝十七年(前163年)死去,死时不到四十岁。张皇后是一个可怜的女子,在进入了皇宫以后,她可能就再也没有快乐了。在幽居北宫的日子里,她没人关心,没有爱情,没有任何希望,生活没有丝毫波澜,甚至连权力都没有了。那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呢?大概就类似于行尸走肉吧
刘恒身无寸功还能当上皇帝,自然对拥立自己的人十分感激。一朝天子一朝臣,每次政权的交替,都势必引起权力的重新组合,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刘恒当了皇帝,必定要调整朝廷的权力结构以及现有的利益分配。那个被刘襄骗得摸不着北的刘泽,终于再一次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刘泽的另一个春天是高后七年,他在一个叫田生的人的帮助下,被吕雉封为琅琊王。)。刘恒继位之后,第一个赏赐的就是刘泽,他封刘泽为燕王。燕国,自然比那个只一个郡领地的琅琊国大得多。而我们知道,刘泽当初是答应了刘襄,去京城里为刘襄打通关节的。刘襄没当上皇帝,和他当初放走刘泽有很大关系和刘泽同时被封的还有赵王。赵王刘友死得太惨了,他是被吕雉活活饿死的。
刘恒和他的二哥刘盈一样,都是重感情之人,他常常想起六弟死前唱的那首歌,“为王饿死兮,谁者怜之?吕氏绝理兮,托天报仇!”刘恒是刘友的哥哥,他听到这首歌,定很痛苦,很难受,他一定会不由自主地去想,弟弟临死前是多么的绝望悲愤和无助。眼睁睁地看着弟弟被人折磨致死而自己身为男子汉却无可奈何,定是每个人心中水远的痛。为了抚慰刘友的亡灵,刘恒将刘友的小儿子刘遂立为赵王。封完王爷,刘恒又得封赏大臣。审食其是靠吕雉才发达起来的,朝中没有几个人喜欢他,刘恒也不喜欢他,所以被毫不留情地免了。我们都知道,在诛灭诸吕的战斗中,周勃立下了大功,比陈平的功劳大得多。而新皇帝继位要引起权力的重新调整,所以陈平的右丞相之位势必难保自刘邦得到天下以来,陈平效命了刘邦和吕后,这么多年来,他在政坛上是一棵常青树,有着敏锐的政治嗅觉和对局势洞若观火的能力。所以,刘恒上台后,陈平立即就意识到自己将被取代。有时候,明知道事情发展的大趋势,就不能用个人能力去死扛。陈平明知道自己不能再当右丞相,就没有为保住地位而做困兽之斗。但同样一件事,如果做的方式不同,引起的结果也就不同。同样是下台,如果被刘恒赶下台,那可就丢大了人。怎样下台才最体面呢?陈平选择了辞职。
这当然是最好的下台方式,看上去有风度多了。可辞职的理由呢?你若是找不出理由,新皇帝——尤其是刘恒这么个敏感之人,就会觉得你在给他撂挑子,故意为难他陈平的理由就是,病了。病了,我刚上台你就病?前些日子立我当皇帝的时候咋还看你红光满面精神矍铄的样子呢?于是刘恒就问陈平:啥病?陈平等的就是这一问,因为他根本没病。刘恒要是不问,他这一辞职恐怕真会辞得一无所有。陈平对刘恒说:“高祖时,我的功劳比周勃大,但诛灭诸吕时,我的功劳不如周勃,所以我恳请能将右丞相的位置让给周勃。”大眼一看,这陈平真够谦让的,可反复品味这句话,才发现陈平在不遗余力地给自己往脸上贴金因为第一句关于“高祖时自己功劳大于周勃”的话,跟他辞职毫无关系他凭空加上这句话无非想表达这么一层意思:创业之时我的功劳比周勃大如果按股份来算,我陈平的股份要比周勃的多。我不当右丞相不是皇帝不让当,也不是能力不够,而是我让给周勃的。非但如此,他所谓的“高祖时自己功劳大于周勃”,根本就是他的一厢情愿之辞,因为吕雉曾给刘邦时期的大臣搞过排名,周勃排名第四,可陈平都排到第四十七了.官方从来没有人说过他的功劳大于周勃,他不过是用这些话糊弄新来的刘恒罢了。虽然如此,陈平下台总是体面的,不但陈平挣足了面子,也让刘恒好办多了。于是,刘恒在封周勃为右丞相的同时,将陈平改封为左丞相。陈平的地位,几无变化。至于三公中的太尉,自然由那个可以威胁吕氏的大将军灌婴当了。今天小编就先讲到这里,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观看这篇文章,如果有好的意见或建议欢迎在下方评论、点赞、留言。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