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非但如此,他所謂的“高祖時自己功勞大於周勃”,根本就是他的一廂情願之辭,因爲呂雉曾給劉邦時期的大臣搞過排名,周勃排名第四,可陳平都排到第四十七了.官方從來沒有人說過他的功勞大於周勃,他不過是用這些話糊弄新來的劉恆罷了。你若是找不出理由,新皇帝——尤其是劉恆這麼個敏感之人,就會覺得你在給他撂挑子,故意爲難他陳平的理由就是,病了。

大家好,我們的鵬舉說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哈嘍,今天講的是有本事的劉襄沒有選上皇帝,竟然讓大臣選擇了沒有功勞的劉恆,當了皇帝的劉恆就在當皇帝的當晚就做了一件事什麼事了呢?
我們都知道,劉襄一家人在滅呂過程中出了大力氣,可羣臣在選擇皇帝的時候,選擇了無甚功勞的劉恆,只因劉恆看上去沒用,像一個好控制的人但這也只是看上去而已。劉恆當上皇帝的當晚,就做了讓周勃等人大跌眼鏡的事情:他奪了周勃的軍權,拜宋昌爲衛將軍,統領南軍北軍,以張武爲郎中令,在殿中巡邏,負責安保工作周勃等老臣,瞬間就變成了光桿司令。可能,此時他們才發覺,這個看上去沒用的劉恆,遠比他們想象的難對付。周勃更想不到的是,他差點會死在這個由他擁立的人手中。劉恆當上天子的事情,不得不讓人想起楚漢戰爭時期的魏豹。當初,魏豹在劉邦的軍營裏活得好好的,可自從聽算命的說薄姬可以生出天子魏豹便待不住了。他認爲,薄姬是自己的女人,她能生出天子,也就意味着自己是天子。抱着當天子的念頭,魏豹毅然離開劉邦,結果遭到韓信的猛攻,被俘,後來在防守滎陽的時候被周苛殺了。
算命的沒說錯,薄姬真的生了天子,只可惜魏豹沒有想到:女人可以和除過魏豹之外的其他男人生出天子。劉恆作爲劉邦的第四個兒子,既沒有劉盈得天獨厚的優勢——母親是劉邦的正妻;也沒有劉如意那般討劉邦的歡喜。事實上,劉邦活着時從來都沒有注意過他,他太過平常,平常得讓人經常忽略他的存在劉恆出生於高帝四年(前203年),第二年劉邦就打敗項羽奪得天下,劉恆對劉邦的帝業沒有寸功。劉邦登上帝位剪除異己的時候,劉恆就壓根兒沒出現過。當然,這些都能理解,畢竟他年齡太小,力量微弱。可是,當呂雉都快把他的兄弟一個個殺光的時候,他竟然也沒有任何表示。在諸侯大臣們合誅呂氏的時候,劉恆還是沒有出一絲力氣。
這個只圖明哲保身而沒有任何功勞的人,居然成了這場爭鬥的最大贏家,簡直就是對劉襄、劉章等人的嘲諷。沒辦法,槍打出頭鳥,像劉恆這種低調之人,誰也不得罪,自然成了衆人眼中的和事佬,誰也不會想到他是個不好惹的人。在劉恆當上皇帝的同時,那些因呂雉而顯貴的人,如劉弘、劉武、劉朝及劉太等假冒的皇子,還有許多被封侯的呂家人,都被殺了。呂雉那個被封爲魯王的外孫張偃,也被降級爲侯除了這些人,還有劉恆的嫂子——孝惠張皇后。張皇后沒有被殺,而是被勒令移居北宮。張皇后在北宮居住了十七年於漢文帝十七年(前163年)死去,死時不到四十歲。張皇后是一個可憐的女子,在進入了皇宮以後,她可能就再也沒有快樂了。在幽居北宮的日子裏,她沒人關心,沒有愛情,沒有任何希望,生活沒有絲毫波瀾,甚至連權力都沒有了。那是一種怎樣的生活呢?大概就類似於行屍走肉吧
劉恆身無寸功還能當上皇帝,自然對擁立自己的人十分感激。一朝天子一朝臣,每次政權的交替,都勢必引起權力的重新組合,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劉恆當了皇帝,必定要調整朝廷的權力結構以及現有的利益分配。那個被劉襄騙得摸不着北的劉澤,終於再一次迎來了自己的春天(劉澤的另一個春天是高後七年,他在一個叫田生的人的幫助下,被呂雉封爲琅琊王。)。劉恆繼位之後,第一個賞賜的就是劉澤,他封劉澤爲燕王。燕國,自然比那個只一個郡領地的琅琊國大得多。而我們知道,劉澤當初是答應了劉襄,去京城裏爲劉襄打通關節的。劉襄沒當上皇帝,和他當初放走劉澤有很大關係和劉澤同時被封的還有趙王。趙王劉友死得太慘了,他是被呂雉活活餓死的。
劉恆和他的二哥劉盈一樣,都是重感情之人,他常常想起六弟死前唱的那首歌,“爲王餓死兮,誰者憐之?呂氏絕理兮,託天報仇!”劉恆是劉友的哥哥,他聽到這首歌,定很痛苦,很難受,他一定會不由自主地去想,弟弟臨死前是多麼的絕望悲憤和無助。眼睜睜地看着弟弟被人折磨致死而自己身爲男子漢卻無可奈何,定是每個人心中水遠的痛。爲了撫慰劉友的亡靈,劉恆將劉友的小兒子劉遂立爲趙王。封完王爺,劉恆又得封賞大臣。審食其是靠呂雉才發達起來的,朝中沒有幾個人喜歡他,劉恆也不喜歡他,所以被毫不留情地免了。我們都知道,在誅滅諸呂的戰鬥中,周勃立下了大功,比陳平的功勞大得多。而新皇帝繼位要引起權力的重新調整,所以陳平的右丞相之位勢必難保自劉邦得到天下以來,陳平效命了劉邦和呂后,這麼多年來,他在政壇上是一棵常青樹,有着敏銳的政治嗅覺和對局勢洞若觀火的能力。所以,劉恆上臺後,陳平立即就意識到自己將被取代。有時候,明知道事情發展的大趨勢,就不能用個人能力去死扛。陳平明知道自己不能再當右丞相,就沒有爲保住地位而做困獸之鬥。但同樣一件事,如果做的方式不同,引起的結果也就不同。同樣是下臺,如果被劉恆趕下臺,那可就丟大了人。怎樣下臺才最體面呢?陳平選擇了辭職。
這當然是最好的下臺方式,看上去有風度多了。可辭職的理由呢?你若是找不出理由,新皇帝——尤其是劉恆這麼個敏感之人,就會覺得你在給他撂挑子,故意爲難他陳平的理由就是,病了。病了,我剛上臺你就病?前些日子立我當皇帝的時候咋還看你紅光滿面精神矍鑠的樣子呢?於是劉恆就問陳平:啥病?陳平等的就是這一問,因爲他根本沒病。劉恆要是不問,他這一辭職恐怕真會辭得一無所有。陳平對劉恆說:“高祖時,我的功勞比周勃大,但誅滅諸呂時,我的功勞不如周勃,所以我懇請能將右丞相的位置讓給周勃。”大眼一看,這陳平真夠謙讓的,可反覆品味這句話,才發現陳平在不遺餘力地給自己往臉上貼金因爲第一句關於“高祖時自己功勞大於周勃”的話,跟他辭職毫無關係他憑空加上這句話無非想表達這麼一層意思:創業之時我的功勞比周勃大如果按股份來算,我陳平的股份要比周勃的多。我不當右丞相不是皇帝不讓當,也不是能力不夠,而是我讓給周勃的。非但如此,他所謂的“高祖時自己功勞大於周勃”,根本就是他的一廂情願之辭,因爲呂雉曾給劉邦時期的大臣搞過排名,周勃排名第四,可陳平都排到第四十七了.官方從來沒有人說過他的功勞大於周勃,他不過是用這些話糊弄新來的劉恆罷了。雖然如此,陳平下臺總是體面的,不但陳平掙足了面子,也讓劉恆好辦多了。於是,劉恆在封周勃爲右丞相的同時,將陳平改封爲左丞相。陳平的地位,幾無變化。至於三公中的太尉,自然由那個可以威脅呂氏的大將軍灌嬰當了。今天小編就先講到這裏,感謝大家在百忙之中觀看這篇文章,如果有好的意見或建議歡迎在下方評論、點贊、留言。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