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吉霏兒,圖/網絡。

2000多年過去了,人們大多不記得項梁是誰,但一定會對項羽有印象,在中國歷史的豐碑上,項羽這個名字閃着耀眼的光芒,即使我們沒有翻看歷史書卷,也多多少少從他人口中聽過項羽的諸多事蹟。

項羽,名籍字羽,生於公元前233年,出生地在當時的楚國東北部的下相,大概就是現在的江蘇省宿遷市郊區。正所謂無巧不成書,無巧也不成史,孩童時代的項羽並不知道的是,在離他不遠的沛縣,有一個已經成年的男人叫劉邦,20年後,他倆成爲叱吒風雲的歷史主角。

當然,令項羽和劉邦沒想到的是,不遠處的淮陰,有一個男人名叫韓信,這個人在楚漢相爭的歷史進程中,幾乎左右了戰局的走向,三個男人都有着糾纏不休的情義,相同點就是都是楚國人,幼時生活習慣大抵相同,講着同一種語言。

因爲戰國割據厲害,很多國家之間爭鬥不休,劉邦所在的沛縣按地界分的話,大概位於楚國和魏國交界處,在戰國末年,楚國更強大,到劉邦的時代,沛縣也屬於楚地。

項羽可是貨真價實的楚人,“楚國情節”也是一直縈繞在項羽心中難解難分的感情之一,項氏一族,和楚國的興衰亡敗緊密聯繫在一起,項家幾代男兒都是楚國名將。

一、項羽

項羽的祖父是楚國超級名將項燕,作爲名將之後,項羽的一生註定與衆不同,項羽幼時就跟着叔父項梁,九歲那年,秦國大將王翦率軍60萬進攻楚國,大破楚軍,項燕也在這一戰中喪命,楚王從此成了秦國的俘虜。

項羽慢慢長大,深得叔父項梁的喜歡,項梁也有意識地培養項羽,先是教項羽讀書,可是項羽不是塊讀書的料,學了幾天就不肯學,項梁又教他劍法,項羽勉強學了幾日,又放棄了。

東不成西不就的項羽把項梁給惹惱了,沒想到項羽的幾句豪情壯語令他刮目相看,項羽是這麼說的: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簡單說就是,項羽不願意讀書寫字,也不想只練練劍法,而是想學習當將領的本領。

聽聞此言,項梁大驚侄子的志向,於是改教項羽兵法,項羽大喜,興趣所致,苦學兵法,這爲他後來的豐功偉績奠定了基礎。

二十幾歲的項羽,身高八尺多,約現在1米9的身高,長得彪形大漢,力大無窮,能舉起大鼎,漸漸在所居住地小有名氣,形成了自己的圈子。

二、劉邦

相比項羽祖上的無限榮光,劉邦就有點不值一提了,劉邦的父親甚至都沒留下什麼大名,後來統稱“劉太公”,其母親更是籍籍無名,被稱爲“劉媼”,用現代話說就是劉老頭和劉大媽,只不過在皇族,尊稱成分比較多而已。

劉邦本名劉季,因爲劉邦排行老三,“季”就是老三,可以說地地道道的農民家,孩子名字按着排行取,沒有任何講究。但劉家不像後來的朱元璋那樣是個赤貧戶,劉太公家還是有幾畝薄地,一家人只要勤勞肯幹,大富大貴談不上,喫飽肚子沒問題。

可到了劉邦這兒,史上出名的懶漢一個,好喫懶做,不肯務農,劉邦長相上是有些與衆不同,高鼻樑加上一副漂亮鬍鬚,在一幫農民中稱得上“美男子”,劉邦也正是仗着這份自信,更加討厭田地裏討活口。

成年後的劉邦懶散成性,極少去地裏幹活,有閒工夫就找狐朋狗友喝酒聊天侃大山,一個現實的問題就擺在劉邦眼前,兜裏沒錢,如何花天酒地?不愛幹農活,那就謀份能拿薪水的差事,解決生計問題。

好在劉邦自己圈子也不小,陰差陽錯還真的謀得一份泗水亭長的差事,也算是步入公務員行列,雖然是個基層的職務,但好歹有份穩定的收入,關鍵是在這個崗位上,劉邦要與更過上流人士打交道,善於交際的劉邦進一步擴展自己的人脈資源,爲自己後來起兵反秦奠定基礎。

三、總結

項羽和劉邦,年紀相差24歲,同爲楚國人,但是一個出身貴族,一個出身農民,都有着自己的使命,在項梁挑起抗秦大旗的時候,二人也曾親密無間,共同進退,爲攻入咸陽立下功勞。

後來,隨着項羽的偏頗,自己志向也不夠明確堅定,沒有成就一番帝王霸業的大志,被劉邦抓住機會,兩人在滅掉暴秦之後,掀起一場叱吒風雲的楚漢爭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