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60年代,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幹部羣衆創造了“發動和依靠羣衆,堅持矛盾不上交”的“楓橋經驗”,成爲全國政法戰線一個歷久彌新的典型。50多年來,隨着時代發展、形勢任務變化,“楓橋經驗”也被賦予了更多新的內涵。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政法部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把‘楓橋經驗’堅持好、發展好”的重要指示精神,緊緊圍繞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這條主線,牢牢把握依靠羣衆妥善處理社會綜合治理問題的核心要旨,發揚優良作風,創新工作方法,完善制度機制,形成了具有鮮明時代特點和地方特色的“楓橋經驗”。

新時代新作爲,北京市公安局落實市委“街鄉吹哨、部門報到”工作,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推行黨員社區民警兼任社區(村)黨組織副書記工作。

任職之後,社區民警不僅是本社區的社區民警,而且是社區(村)黨組織班子成員,從“局外人”變成了“家裏人”,能夠參與所在社區(村)事務管理決策。

這一工作方法的實踐,加強了社會治理成效,提高了服務羣衆能力,不斷推進精治共治法治一體化建設,充分發揮了社區民警在社區(村)平安建設工作中的作用。

“楓橋經驗”在北京地區形成生動實踐,創造了2018年第三季度首都羣衆安全感98%的歷史新高

怎麼做到的?

01

充實基層警力 讓創新工作方式“下得去”

社區工作是黨和政府服務基層、服務羣衆的基礎性工作,對於夯實羣衆基礎、鞏固同人民羣衆血肉聯繫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社區民警作爲落實社區工作的保障力量,在維護和增進居民合法權益,促進黨羣、幹羣關係和諧,組織、宣傳、教育、引導羣衆中將黨的路線、方針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近三年來,北京市公安局共爲派出所補充警力6700餘人,使戶籍派出所警力達到了近2萬人,超過市局總警力的40%,佔分局總警力的57.5%。其中,在全局348個戶籍派出所共配備8800餘名社區民警,其中黨員佔社區民警總數87%;共管轄行政社區、村7031個

在豐臺分局太平橋派出所的6名專職社區民警中,有2名公安大學畢業的大學生、2名軍轉幹部、2名“老片警”,平均年齡39歲,最大的55歲,最小的28歲,梯次搭配,結構合理,政治素質、信息化水平、工作責任心、羣衆工作能力都較強。

海淀分局自2017年2月以來,完成了573個社區(村)的555名黨員社區民警任職工作。黨員社區民警從“片兒警”轉變爲副書記,全面參與到社區建設和基層黨建的方方面面,以新身份打開社區基礎工作和基層警務改革新局面。

此外,按照全面深化首都公安改革和“吹哨報到”相關部署,北京市公安局黨委大力推進基層派出所“兩隊一室”改革,加強社區警務隊建設,建立“7×24”小時警務運行模式,同步啓動萬名機關警力前置工作,重點爲全市戶籍派出所配備8000餘名社區民警,覆蓋全市7000餘個社區村,從源頭上夯實了“一社區(村)一警”工作模式,也爲全市推行黨員社區民警兼任社區(村)黨組織副書記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02

發揮職能作用 破解難題“看得見”

做好社區工作,既是保持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的需要,也是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發揮人民羣衆參與社會建設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需要。

 他們是社區民警,

他們在自己管轄的社區裏,

默默地守護着大家的平安。

“副書記”的身份促使社區民警從被動處置問題向主動發現問題轉變,主人翁意識得到顯著增強。社區警務團隊的有效壯大和發展,提高了主動發現問題隱患的能力,指導和協調民調委員會做好糾紛調解,推動解決羣衆困難,爲社區治安綜合治理築牢了“第一道防線”。

在太平橋派出所,按“雙向選擇、人崗匹配”的原則選崗,結合轄區實際、崗位需求,按照個人意向、全所海選、兼任社區(村)黨組織副書記建議、支部班子討論的方法進行警力配置,社區警務室民警對崗位滿意度達91.67%。“副書記”從治理參與者轉變爲帶頭推動者,從過去“被動做”到現在“主動幹”,更加自覺主動地組織好各方力量資源,搞好“家”的建設。

北京市豐臺區太平橋西里社區黨委副書記、北京市公安局豐臺分局太平橋派出所太平橋西里社區民警汪建飛每天在社區走街串巷,遇到喜歡在樓道堆放廢棄物可燃物清理的社區居民,他主動上門、耐心講解;在“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中,他配合街道社區清理關停所有地下空間17處,配合拆除違建6000平方米;面對社區偷盜案件發生率居高不下、外來人口流動大等問題,他與黨委書記吳萍共同推動,從每年黨務經費中拿出14萬餘元用於單元門的升級改造,另協調3萬餘元用於監控維保,爲社區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社區工作無小事,細緻入微須落實。據統計,今年以來,北京市社區民警共入戶走訪301萬餘人、組織召開各種形式的宣傳會3.7萬餘個、發放宣傳材料375萬餘份;有效疏導緩解矛盾糾紛2.9萬餘起、解決羣衆實際困難問題7000餘件;排查整改各類安全隱患6.2萬餘處;社區入室盜竊案件同比下降31.7%;大大提高了轄區羣衆的安全感和滿意度。

中關村派出所黨員社區民警閆昕卓針對社區流動人口多、外國人多、情況複雜的特點,充分發揮社區民警副書記的身份優勢和角色優勢,以創新基層黨建帶動新型社區警務團隊建設,組織成立“黨建協調委員會”,建立了“基層黨建+物業”管理模式,通過組織相關單位黨員幹部定期會商,及時掌握所屬支部黨建工作進展、轄區社情民意情況和治安管理突出問題。並策劃推動“中外文化交流活動”,利用公益金和青年匯項目,開展形式多樣的法制宣傳活動,使社區外籍人員瞭解中國法律政策和風俗習慣,自覺做首都首善居民。

“北京榜樣·最美警察”石景山分局蘋果園派出所黨員社區民警劉炳旺多年來擔任八大處社區黨委副書記,依靠組織優勢和“人熟、地熟、情況熟”的羣衆優勢,將社區黨建與社區平安治理相結合,在自身當好“政策法規宣講員、矛盾糾紛調解員、治安管理組織員、服務羣衆勤務員”的基礎上,把社區幹部、志願者也發展成了“四大員”,並依託“黨組織和在職黨員雙報到”工作,組織了一支由40餘名老黨員參加的治安巡邏隊,使羣防羣治力量在社區防範工作中發揮作用,實現了“小事不出社區村,大事不出街鄉鎮”,連續八年“零發案”。

社區黨組織負責人和社區幹部普遍反映:“自從黨組織中有了‘穿制服’的副書記,議事決策有了主心骨,推動工作有了急先鋒,幹起事來有了主力軍!”

03

堅持共建共治共享 羣衆滿意度“上得去”

作爲新時期的社區工作者,應當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以人爲本,深懷愛民爲民之心,自覺踐行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每一項工作。

北京市海淀區寶山村黨總支副書記、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西山派出所龔村社區民警黃文祝是海淀分局第一批任職副書記的社區民警,爲了更好地開展少數民族羣衆工作,他主動找社區內的居民談話,學會了常用的維吾爾語,把自己變成了“新疆通”,也成爲大家的知心朋友。

看見羣衆做禮拜時,黃文祝會在外面等候,直到羣衆做完禮拜再和他們交談;少數民族羣衆租住的房屋面臨拆遷,他找到一處公寓樓,介紹他們集中居住;看到少數民族兒童因找不到合適的學校而輟學在家,黃文祝主動協調學校,先後幫助15名適齡兒童入學......

這些點滴細節上的尊重和關心,少數民族羣衆看在眼裏,記在心間。“黃警官,亞克西!”“警務站,亞克西!”提起黃文祝,少數民族兄弟姐妹口口的稱讚和豎起的拇指,道出了他們從心底的敬佩。

這些對於社區民警來說可能是日常工作的一小部分,但是對於普通居民來說,可能對於這個家庭都至關重要。

“副書記”以一顆善良的心善待所有居民,以一顆敬業的心做好本職工作,以一顆堅韌的心勇敢面對困難,以高尚的人格、務實的作風、親和的態度、熱情的服務取信於居民,有效釋放了基層善治活力。

素材來源:政治部、海淀分局、豐臺分局、石景山分局、央視網、中國新聞、人民法制網

責任編輯:蒙奇奇

校對:zsl、Q

【2018-321-0804】

近日要覽

老照片、老記憶:警察眼中的改革開放“關鍵詞”

面對這樣一道選擇題,警察給出了驚人的答案!

正義即顏值!要帥就帥到骨子裏!

請爲他點贊!CCTV2018年度法治人物候選人:華列兵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