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航天器的大家族裏,它們許多都有着聽起來古典又浪漫的名字。

比如我們熟悉的“神舟”、“嫦娥”系列,這些名字,不僅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還巧妙地契合了航天器的功能。

央視新聞視頻截圖

天宮

中國空間站命名爲“天宮”,其基本構型包括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Ⅰ和夢天實驗艙Ⅱ。

“天宮”正是中國古代神話裏神仙們居住的地方。

嫦娥

“嫦娥奔月”的神話傳說可謂家喻戶曉。

2004年,中國正式啓動探月工程——“嫦娥工程”。

中國首顆繞月人造衛星“嫦娥一號”2007年10月24日發射升空。

說到嫦娥,就不得不提玉兔了。

在中國首輛月球車的全球徵名活動中,“玉兔”號獲得了近65萬網友的投票。

2013年,“嫦娥三號”探測器就帶着“玉兔號”月球車奔向了月球,開始它的探測工作。

嫦娥三號着陸點周邊區域,還被命名爲“廣寒宮”。

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嫦娥四號”成功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着陸,它搭載着“玉兔二號”月球車也在月背留下了人類探測器的第一道印跡。

圖爲嫦娥四號着陸器監視相機C拍攝的玉兔二號巡視器走上月面影像圖。(國家航天局 供圖)

鵲橋

“嫦娥四號”實現首次月背軟着陸,還離不開一顆關鍵的衛星,它是爲嫦娥四號探測器提供地月通信支持的中繼星,名字叫做“鵲橋”。

這顆中繼星蘊含着“鵲橋相會”浪漫寓意,爲地面和嫦娥四號之間搭起了一座“太空鵲橋”。

2019年1月3日,“鵲橋”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

神舟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 新華社記者李剛攝

“神舟”的含義是:“神奇的天河之舟”,還有着“神州”的諧音。

1994年,“神舟”成爲了中國自主製造的載人飛船名字。

2003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中國成爲世界上第三個將人類送入太空的國家。

此後,神舟飛船又完成了5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實現了太空出艙交會對接等一系列重大突破。

悟空

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首席科學家常進在介紹衛星。新華社記者季春鵬攝

中國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命名爲“悟空”,有“領悟、探索太空”之意,也寓意着,在茫茫太空中,“齊天大聖”用它的火眼金睛來識別暗物質的蹤影。

2015年12月17日“悟空”發射升空,截至2018年12月17日,“悟空”已探測宇宙粒子55億個。

墨子

麗江量子通信地面站望遠鏡發射紅色信標光,“等待”“墨子號”過境。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中國自主研製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取名爲“墨子”,墨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科學家,《墨經》記載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像”實驗,對光沿直線傳播進行了科學解釋,爲墨子通信發展打下了一定基礎。

北斗

自古以來,北極星都是人們一個很重要的方向指示,中國的衛星導航系統,就取名爲“北斗”。

2018年12月,官方宣佈,北斗三號基本系統完成建設,開始提供全球服務。

除此之外,能提供手機信號全覆蓋網絡服務的全球低軌衛星系統叫做“鴻雁”、中國的太陽監測衛星計劃命名爲“夸父計劃”、火星探測器命名爲“螢火”(火星古稱爲“熒惑”)……

聽完中國這些航天器的命名,有沒有感覺,正如網友們所說,中國式浪漫,真是美得不像話。

來源:香港新聞網

如需轉載請註明作者及文章來源。

《通說》

-----------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