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錯過浦江有趣事的推送?

戳上方藍字“浦江有趣事”關注我們

並點擊右上角···菜單,選擇“設爲星標

每天晚上9點,浦江有趣事陪你入夜,看這天浦江新聞趣事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

從前的日子,午後、陽光、報紙、茶一盞...

從前的課本,長大後想做什麼,警察、醫生、郵遞員...

或許我們現在聽慣了快遞小哥,忘記了傳統意義上的郵遞員。白馬鎮傅宅郵政支局的吳勇南,一門三代都是郵遞員。

至於自己,韶光易逝,也已經在郵遞行業走過了31個年頭...

01

這天的早上,傅宅支局的包裹處理中心工作人員們正在忙碌着。

吳勇南已經派送了一些快件回到處理中心正在分揀報紙,動作利落乾脆,熟能生巧,應該是對這一連串動作最好的定義了吧!

不一會兒,他就駕着電動三輪車出發了,將報紙將快遞送到每一位客戶手中。

他對自己投遞的郵路特別熟悉,從未出現過錯投、漏投的現象。郵路上的老百姓都親切的喊他“老黃牛”,因爲他身上體現的就是那種沉默寡言卻紮實肯幹的精神。

時代的進步,改善着這些郵遞員的配送條件。據他回憶,自己的父親做投遞工作的時候,跑的是最偏遠的山區郵路,每天來回幾十里路都是徒步挑擔,挨家挨戶投送報刊信件和包裹單。

1987年他參加工作,用的是自行車投遞包裹;到了2009年,改用摩托車,如今在白馬用於攬投的汽車有2輛、三輪電瓶車2輛、摩托車4輛。

交通條件的不斷改善,似乎讓吳勇南有一種如魚得水的快感,然則,攀談之間不難辨別出他那份對郵遞工作的熱愛。

02

投身郵遞工作三十一年,可以說吳師傅也算見證了這些年來的滄桑鉅變。

從前,通訊不便利,人們維繫感情靠的是那一封封的書信。

部隊的孩子給家裏寄家書了,多年不見的朋友來信了...

吳師傅說,當初剛做投遞工作,看到用戶們收到信後表情帶着愉悅,自己也甚感欣慰,所以幾十年來,他從不敢延誤或者出紕漏。

只不過如今,書信少了,網購的快遞包裹多了,代替人們臉上那份愉悅的是他們對網購物品的期盼。

03

吳師傅的父親吳恆賓,一名老郵政人。

吳師傅的兄長吳雍祥是浦江分公司市場部服務質量管理員,在郵政局工作36年。

吳師傅的侄子吳懿攀封發班信息系統組組長,雙十一是他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

就是這樣這一門三代,見證了浦江郵政事業的歷史變遷。

04

吳師傅面對着相機鏡頭有點羞澀,老是說自己很平凡,說完又起身出門投遞了。

這個雙十一,他的工作量比以往多了好幾倍。

其實,我們身邊不乏這樣的平凡的人物。我也記得曾有位老師這樣說,如果你每天堅持着做平凡的事情,那就是不平凡。

31年,平均每天100封信件或者包裹,迄今爲止吳師傅投遞了近100萬次...

這樣的堅持還平凡嗎?

我想起了電影《荒島餘生》裏的那個片段。

主人公幾乎拆了所有的快遞 當他看到那份快遞上的翅膀時,他輕輕地撫摸那個翅膀圖案,唯獨留下那份快遞,並守護了那份快遞4年,最好把它送到了用戶手中。

我理解爲這是他對快遞工作的信仰,我相信吳師傅一家也是存在着對郵遞事業的愛慕和信仰的。

文章的結尾,說一聲所有投身於快遞行業的朋友們,你們辛苦了!

也希望大家遲遲沒有收到包裹的時候請不要抱怨,因爲雙十一,他們真的很忙...

趣事,上浦江網

圖片:鄭定志

編輯:LL00

新聞聯繫:iPJ2017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