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退一步,不是示弱,不是逃避,而是智慧的轉身,是邁向勝利的需要。穿行在歲月的長河中,隨時會遇到各種挫折,如果學會適時退讓,你就會多一份淡定,多一份智慧,多一份快樂。

退一步,不是示弱,不是逃避,而是智慧的轉身,是邁向勝利的需要。

退一步,是智者謀略。勾踐臥薪嚐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最終滅吳雪恥,成爲春秋最後一位霸主。劉邦屢敗屢戰,忍一時之辱,成千秋霸業,危機四伏的鴻門宴便定格爲歷史,任由後人評說。可以設想,當初選擇“退一步”時,他們一定心有不甘,說不定手下的兄弟們早已摩拳擦掌,要上前線殺敵立功。但是,爲了確保勝利,他們牢記一條: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退一步,是兵家智慧。歷史的風雲裏閃出一彪人馬,獵獵戰旗上飄飛着“姜”字,他就是蜀漢軍事天才姜維。儘管劉禪已經投降了,但他依然在苦思退敵良策。他以“只降鍾會,不降鄧艾”的計謀詐降鍾會,並歃血爲盟,然後成功實施了離間計,讓敵人自相殘殺。他成爲蜀漢歷史上值得歌頌的一面旗幟,在那面旗幟上,書寫着勇者“以退爲進”!

退一步,是文人美德。有一天歌德在公園裏散步,正巧碰到一位批評家,對方傲慢地說:“你知道嗎,我從來不給傻瓜讓路。”歌德閃身路旁,微笑作答:“而我卻恰恰相反。”無獨有偶,蕭伯納也遇到了這樣的侮辱,但他一個華麗的轉身,在文壇上就多了一份美談。那是蕭翁爲宣傳他的一部新作品而參加了一次聚會。其間一位客人當衆說道:“戲劇家都是傻瓜。”蕭伯納不慌不忙,上前祝賀道:“先生,我認爲您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戲劇家。”這種以退爲進的做法不但沒有降低兩位文學大師的威望,反而讓那些想借機侮辱他們的人,最終自取其辱。假定他們不能容忍對方的挑釁,而是據理力爭,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一句幽默語,不僅回擊了對手的挑釁,更讓智慧得以及時轉身,人格魅力,也在適時綻放。

穿行在歲月的長河中,隨時會遇到各種挫折,如果學會適時退讓,你就會多一份淡定,多一份智慧,多一份快樂;你會少一份煩惱,少一份愚蠢,少一份憂愁。

學會適時進退,你會多一份勝的籌碼,少一份敗的幾率。人生靜美,何樂不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