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是時代最強音,開放的水平決定着發展的水平。近日,重慶的內陸開放建設又傳來了好消息——從沙坪壩區團結村始發的【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在我國總理李克強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共同見證下正式更名爲【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啦!而這一舉動,被人廣泛地理解爲“升格”。

沙坪壩出發

“新通道”通往陸海貿易新未來

▲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原名南向通道

2015年11月,中國和新加坡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正式啓動,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自此應運而生。

它以重慶爲運營中心,以廣西、貴州、甘肅等西部省份爲關鍵節點,利用鐵路、海運、公路等運輸方式,向南經廣西北部灣通達新加坡等國家,比經東部地區出海節約了10天左右。

2017年9月,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正式開始運行,它自沙坪壩區團結村出發,一路向南,縱貫整個西部。

2018年4月20日,渝桂黔隴四省區市邀請青海省等6省份參加在渝召開的 “南向通道”(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原名)2018年中方聯席會議,併發出了邀請兄弟省區共同參與“南向通道”建設的“重慶倡議”。

2018年6月2日,青海省加入共建“南向通道”工作機制。

2018年8月28日,南向通道海外首個貨物集散中心落戶新加坡。

2018年8月30日,新疆加入共建“南向通道”工作機制。

2018年8月31日,南向通道越南國際貨物集散中心揭牌。

2018年9月1日,南向通道香港國際貨物集散中心成立。

至此,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作爲一條縱貫西部的國際聯運新動脈,已取得巨大的實質性發展。

截至目前,它已運行超過300班,並通達新加坡及全球55個國家和地區的107個港口。載運貨物已擴展到建築材料、糧食、機械設備等 8大貨類30多個品種。而當下的這次更名則更是爲它的發展歷程畫下了標誌性的一筆。

重慶大開放

“新通道”築建內陸開放新高地

▲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從沙坪壩團結村始發

從沙坪壩出發的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有利於重慶在中國大開放格局中施展拳腳,也讓重慶的主城沙坪壩區成爲了重慶內陸開放的橋頭堡和窗口前沿,這裏還將建成爲內陸開放高地展示中心,未來值得想象和期待。

近年來,沙坪壩區作爲重慶內陸開放的前沿陣地,一直積極融入全市、全國發展戰略格局,積極助推重慶內陸開放高地建設,不斷優化升級“通道、口岸、平臺、主體、環境”等開放要素,重慶自貿區西永片區、重慶鐵路口岸、中新互聯互通、中歐班列(重慶)等對外開放的平臺、通道等依次落戶這裏,開放已成爲沙坪壩區的重要特徵。

中歐班列(重慶)、“渝滿俄”國際鐵路班列、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三條大通道齊頭並進,縮短着重慶與世界的距離。

提速打造西部進口整車及零部件分撥中心,投運植物種苗口岸,延伸落地肉類、水果等指定口岸,申報設立首次藥品和生物製品進口指定口岸,不斷完善着沙坪壩區的開放口岸建設。

重慶科學城,創新創造重慶的美好未來。西永綜保區、重慶鐵路保稅物流中心(B型)、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西永片區等多個開放平臺相互支撐,承載起內陸大開放。

西部物流園截至今年7月,已累計註冊企業1476家、註冊資本金381億元。已簽約引進御芯微物聯網、中科納通新材料等高科技項目,美國安博、普洛斯物流等物流項目,意大利國際商貿城、萬達小貸等新興服務業項目等等。

城市品質進一步提升,創新資源更加集聚,產學研一體、產城景融合,不斷營造對外開放好環境。

相通則共進,相閉則各退,如今的沙坪壩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融入對外開放的大格局,已逐漸成爲一座走在時代前沿的“氣質”之城,不斷助推着重慶內陸開放建設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精彩回顧,推薦給你

↓↓↓

《榜樣3》:走進他們的故事,汲取榜樣的力量

上週末,又一重磅事件發生,正在加速沙坪壩的發展進程

拒絕窩冬!冬日最宜爬山,重慶這十座山頭,每座都有不同風景

沙坪壩:一個離成功最近的地方

主辦單位 | 沙坪壩區委宣傳部、區委網信辦

主編 | 蔣頻    責編 | 庹世超

編輯 | 李勁松、胡夜歆、金永元

來源丨新華社、中國貿易報、重慶日報、西部物流園、沙坪壩區新聞中心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