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於貴圈公衆號(id:entguiquan),作者:曾妮,採訪:肖楹楹,責編:露冷。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距離吳亦凡iTunes刷榜事件已經過去近半個月,但餘波卻尚未平息。此前,蘋果公司和美國權威音樂榜單Billboard相繼宣佈將對此事件進行調查。今日,騰訊《貴圈》從Billboard處獲悉,調查結果已經出爐。

據尼爾森(Billboard排行榜數據支持公司)調查,最終被認可的吳亦凡專輯等值銷量(注:專輯等值銷量=專輯銷量+其他媒體數據折算的等效單位)爲8000張,其中,專輯銷量爲5000張。不過,他們並沒有把吳亦凡粉絲專輯打榜行爲定義爲“欺詐”。

吳亦凡新專輯在Billboard榜單的排名因此受到嚴重影響。事實上,Billboard在本週一(11月12日)就已經公佈了Top 200本週榜單,其中,吳亦凡的新專輯《Antares》首次亮相,但排名僅僅爲100名,這是Billboard去除無效數據後得到的結果。

《Antares》新排名僅爲100名

騰訊《貴圈》獨家採訪了美國好萊塢專業雜誌《綜藝》的亞洲版主編Patrick Frater,榜單專家、資深音樂編輯Jem Aswad,以及美國音樂節Pickathon創始人Zale Schoenborn等行業人士,瞭解美國音樂圈對該事件的看法——面對來自東方的“闖入者”,美國市場是否感受到衝擊或“入侵”?吳亦凡乃至中國歌手的“出海”之路,究竟還有多遠?

一、鎩羽而歸的“出海”之路

11月2日12點,吳亦凡在個人微博宣佈,籌備三年的新專輯《Antares》正式面向全球246個地區發佈。幾乎同一時間,吳亦凡粉絲們也開始了他們宏大的打榜計劃,範圍涵蓋iTunes、Spotify、Apple Music、Google Play、Youtube 等系列海外音樂平臺。他們的終極目標,是衝擊美國權威音樂榜單Billboard——這個目標並不容易實現,據Billboard介紹,該榜單排名會從傳統專輯銷售、曲目等效專輯和流媒體等效專輯三方面進行衡量。簡單來說,Billboard將統計幾乎所有美國主流音樂平臺的下載、購買情況,最終以多平臺的綜合指數進行排名。

在《Antares》發佈的最初5小時,粉絲的行動成績喜人,火速登頂iTunes四項榜單。但同時,也引發了一場巨大的風波——由於吳亦凡將歐美人氣歌手Ariana Grande(A妹)和Lady gaga輕鬆甩到身後,遭致許多歐美粉絲不滿,紛紛質疑其用機器刷榜;國內也集體炮轟,《吳亦凡刷榜造假:一個面子工程的崛起與崩塌》、《吳亦凡粉絲刷榜震驚美國人 “中國水軍”登上推特熱搜》等10萬+文章屢屢刷屏,將吳亦凡及其粉絲推上風口浪尖。

《Antares》火速登頂iTunes四項榜單

事實上,這樣規模龐大的刷榜行動早已進入Billboard的視線。據該機構透露,11月2日,吳亦凡新專輯發行的第一天,他們便從後臺數據中發現了異常,並開始對其銷量進行嚴格覈查。

他們瞭解到,吳亦凡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明星,今年4月,他剛剛與環球音樂集團(Universal Music Group)簽署全球合作協議。但短期內,一個新人能在美國音樂排行榜上取得這樣的成績,在美國業內人士看來仍然多少有些“過於美好”。

吳亦凡方面的公關行動很快展開,並取得了成效。A妹經紀人Scooter Braun在推特上表示和解,聲稱已與吳亦凡及其團隊進行了深入交談,瞭解到這是一場誤會。考慮到A妹和吳亦凡同屬環球音樂集團,他這條發言顯得頗具深意。環球音樂當然也沒置身事外,一位發言人表示公司對《Antares》在全球取得的成功感到“激動”,“吳亦凡已經成爲第一位同時進入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和世界其他地區主要行業排行榜的中國歌手”。

A妹經紀人在推特上表示和解

但這樣的官方發言無法說服所有人。美國權威娛樂媒體《綜藝》雜誌的高級音樂編輯、資深榜單專家Jem Aswad向《貴圈》表示,對於這個從天而降的“冠軍”,美國業內主要持懷疑態度。“我們理解中國粉絲無法直接上iTunes進行購買,但是即使考慮這個因素,這種購買規模依然有理由讓我們懷疑它的真實性。我們並不知道這些購買數據裏有多大成分來自粉絲,又有多少來自其他因素。因爲這麼大規模的粉絲行爲,可能是有組織的,那麼這個背後的組織者是誰?購買行爲是粉絲100%自發的行爲嗎?還是有非粉絲的其他人或者組織在介入?”Jem解釋,在美國及美國音樂圈,吳亦凡的知名度有限,而這與iTunes大規模的銷售記錄和iTunes榜單的排行形成巨大反差。“雖然大家面上不會特別談論這件事,但從社交媒體或者美國音樂界知道這件事的人的反應來看,這種關注度主要是負面的。”

所有人都在等Billboard和尼爾森方面的說法——最終,他們作出處理決定:“與所有供應商無法驗證銷售的實例一樣,尼爾森將根據具體情況來決定流媒體或銷售活動是否符合榜單要求。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沒有收到上週Kris Wu的某些銷售所需的確認,因此決定刪除截至11月8日的一週的所有未經覈實的活動。”

Billboard決定刪除未經覈實的活動

根據billboard提供的數據報告顯示,截至11月8日,吳亦凡專輯《Antares》被認可的購買數據爲:一週內獲得了8000張等效專輯銷售額。其中,5000張是專輯銷售。(報告原文爲:Antares arrived with 8,000 equivalent album units earned in the week ending Nov. 8, according to Nielsen Music. Of that sum, 5,000 were in album sales.)

需要解釋的是,Billboard排行榜目前的算法是,10首曲目的下載或銷售即換算成1張曲目等效專輯銷售,1500次流媒體在線播放量即換算成1張等效專輯銷售。

iTunes方面至今保持沉默。Jem認爲,儘管沒有官方回應,“但是我確信,蘋果公司對此事採取了行動,早在6日的排行榜就排除了值得懷疑的銷售記錄。”據查閱,截至目前(北京時間11月15日15時),iTunes榜單前200名中已經看不到吳亦凡專輯《Antares》的身影。

二、正確的刷存在感應該怎麼操作

粉絲對偶像明星最大的期待是“出圈”和“出海”。而此刻,寄託在這張專輯上的期待紛紛落空。

事實上,吳亦凡登陸美國的計劃從2016年就開始了。2017年,單曲《Deserve》上線兩小時就拿下美國iTunes總榜第一,成爲首位登頂該榜的華人歌手。此外,他與說唱歌手、音樂製作人Travis Scott合作了單曲《Deserve》,與美國女歌手 Jhen é Aiko合作了《Freedom》;而吳亦凡的首張專輯先導單曲《Coupe》則與美國饒舌歌手Rich The Kid一起完成。爲了新專輯《Antares》,吳亦凡提前一個月在美國預熱,11月2日又專程飛往紐約,接受了十多家當地媒體採訪。

除了音樂之外,他還參演好萊塢過電影《極限特工3》、參演呂克·貝松執導的電影《星際特工》,並且連續三年受邀出戰NBA全明星名人賽,以擴大國際影響力。

吳亦凡受邀出戰NBA全明星名人賽

在流行文化中心的美國人早就習慣了各路明星來此“刷存在感”。《綜藝》亞洲主編Patrick Frater特別強調,音樂消費不是一場“零和博弈”,“所以人才是一定會受歡迎的,任何可以維持音樂產業生機與活力的內容也都會受到歡迎”。

而東西方文化融合的難度可想而知。Jem回憶,2012年韓國歌曲《江南style》曾風靡美國,“但這是極其少見的例子,不論是語言和表達上的差異,還是音樂風格,乃至背後的文化基因,都將對國外音樂人在美國的發展造成諸多阻力”。

粉絲文化也存在巨大差異。在中日韓粉圈中,“打榜”都是普遍存在的應援行爲,在偶像發佈新作品時,粉絲們會自發進行刷榜應援,幫助偶像的歌曲有更好的傳唱度和知名度。

“實際上,有組織的粉絲團、粉絲圈在歐美是很普遍和正常的現象,比如說Lady Gaga、小甜甜布蘭妮、賈斯汀·比伯都有很忠誠和活躍的粉絲,一些粉絲也會瘋購買偶像的專輯、或者在社交媒體上頂起自己的偶像。但是,我個人的從業經驗告訴我,亞洲的粉絲對偶像的忠誠度和投入度普遍比歐美粉絲高。”Jem說。

《綜藝》亞洲主編Patrick Frater說,“在中國做一個超級巨星是遠遠不夠的。你至少要會說說半流利的英語,要出現在美國的電視節目上,並創造出色的表現,然後儘量利用在北美的成功來創造一個雪球效應。”

美國音樂節Pickathon的創始人Zale Schoenborn認爲,國際歌手如何進入美國音樂行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國際化高品質的音樂。“好的管理團隊、營銷和公關團隊合作也同樣重要。”他建議中國明星在“出海”時要制定符合美國本土市場的戰略,包括:選擇某些城市的市場和音樂節去巡迴演出以獲得正確的關注; 在各種音樂媒體上曝光、接受採訪;制定正確的社交媒體策略,有效地讓藝人和美國本土消費者良性互動等。

有趣的是,美國方面也在考慮應如何張開懷抱,讓更多元的文化進入。

《福布斯》雜誌在報道該事件時,探討了iTunes和Billboard榜單是否存在改良空間。“在美國打榜的亞洲明星不止吳亦凡,而這次事件提出了一個問題:讓數據更加體現全球消費需求,美國的主要音樂榜單應該如何向前邁進?”

也有國內從業者認爲,粉絲們跑到美國的iTunes打榜,反映了中國並沒有對標或者與國際化接軌的打榜平臺。

Jem相信,吳亦凡刷榜事件未來一定會對美國的排行榜算法產生影響,“但究竟是什麼,或者以後會如何改變,我們尚不得而知。”

本文原刊於貴圈公衆號(id:entguiquan),作者:曾妮,採訪:肖楹楹,責編:露冷。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本文由 貴圈© 授權 虎嗅網 發表,並經虎嗅網編輯。轉載此文請於文首標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虎嗅注及其餘作者身份信息),並請附上出處(虎嗅網)及本頁鏈接。原文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72129.html 未按照規範轉載者,虎嗅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

未來面前,你我還都是孩子,還不去下載 虎嗅App 猛嗅創新!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