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今年開春特點、氣侯趨勢和目前土壤耕層狀況及溫度起伏淺談整地和播種管理建議。目前阻礙播種及其質量主要因素是受降雨後土壤含水量引起土壤耕作優劣。

根據今年開春特點、氣侯趨勢和目前土壤耕層狀況及溫度起伏淺談整地和播種管理建議。

一,開春特點及氣候趨勢:

2019年的開春溫度由0℃上升至10℃僅僅用了56天(324日夜間溫度0,到41日夜間溫度升至10℃)。開春時間短、升溫快,地上積雪融化後直接滲入土層,土壤表面疏鬆熟化狀態好,整地不論土質宜耕性良好。這是一個極好的耕作狀態。

二、溫度振幅、物侯現象和降雨對後階段春耕春播的影響。

1、溫度日差較大,但土壤水份足,地表蒸發和土壤升溫不明顯。(日高溫1724℃,夜溫在7℃以下)。

2、物候表象是柳樹發芽、榆葉梅或杏樹開花。表示土壤較深層溫度達到12℃。棉種播種和種子發芽在臨界點上。

3、第一場降雨的影響。雨量大,有些地區暴雨,短時間內形成地表積水或涇流,使土壤質地差異明顯,土壤的宜耕性有差別。目前阻礙播種及其質量主要因素是受降雨後土壤含水量引起土壤耕作優劣。圍繞土壤水份狀態強調整地和播種。

三、由此建議耕作作業和播種要點:

1、適宜晚進地機械作業,避免形成板實或車輪印跡,可能造成出苗差異。

2、土壤溼度大即要保持除草劑良好藥效又不因高溼產生藥害,應平整地一遍再噴施除草劑,或播前順耙碎土再進行一次。

3掌握最佳土壤狀況播種,切實保證土壤虛實適宜,稍幹匆溼,便利播種質量,滅印充滿,種膜不錯位。

4播後及時布管,72小時內滴出苗水。水量爲最邊種行3釐米爲宜。切忌出明水涇流,引起種子厄難。

5針對土質粘重或者鹽鹼重地,因土壤透氣性差和溫度滯緩上升,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定要保證土壤溫度達到最佳種子生活溫度播種最好(≥17℃日均溫約4月下旬初)。

滴水出苗最好兩次(間隔56天)沖淡鹽鹼或滳施腐殖酸肥中和pH值,利於出苗和發苗。

6出苗至幼苗管理要點:

齊苗5天內及時防薊馬(吡蟲啉)、化調(高肥力1~2/畝,鹽鹼地免用)和磷酸二氫鉀(用量50/畝)。

早中耕,適中耕(寬不揭膜、不傷苗、不埋苗,深不抬塊、不起泥條,耕面細碎平整。

編輯:小陳

來源:合信種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