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清史故事丨雍正臨終前 爲何特意交代弘曆要照顧好果親王?

《清史故事》108

在電視劇《甄嬛傳》中,女主角甄嬛一生共愛過兩個男子,一個是心機深刻的九五之尊雍正皇帝,另一個則是雍正的弟弟,溫和儒雅的果親王允禮。在劇中,雍正皇帝因無法忍受果親王與甄嬛之間情絲難斷,賜毒酒殺害了年輕的果親王。

在真實的歷史上,確實存在果親王允禮這位人物,他是康熙的小兒子,排行第十七,同時也是雍正同父異母的弟弟。

對自己這位小兒子,康熙皇帝的態度是既不討厭,也不喜歡。一個明顯的證據,是允禮在康熙朝並未得到任何封賞。究其原因,除了允禮比較年輕,資歷不足以外,還與其生母的身份有關。

允禮的生母陳氏是官女子出身,生下允禮時,還是個普通的宮女,康熙晚年時才被晉封爲嬪。康熙對皇子的親疏,特別看重其生母的身份,所以即便允禮自幼聰明乖巧,也至死未對其進行封賞。

像允禮這種宮女所生的皇子,一般頂多被封個貝勒,極少封王。但雍正登基之後,出手非常大方,一下就把允禮封爲了果郡王。

雍正在即位之初大肆分封兄弟,最主要的原因是當時他的皇位坐得不穩,需要拉攏一些中間派甚至政敵,作爲支持他稱帝的酬庸。比如母親同樣是宮女出身,同時也是雍正政敵的八阿哥允禩,也被封爲了廉親王。

當然,對八阿哥等人,雍正的目的只是想暫時麻痹對手,等自己站穩腳跟後,便迅速翻臉不認人,剷除了這些政治對手。而對允禮,雍正可以稱得上是“真愛”,一直對其非常寬容照顧,並在雍正六年(1728年),再度晉封允禮爲果親王。

雍正在自己的所有兄弟中,最爲信任和親近的,是十三弟怡親王胤祥。因爲在康熙晚年九子奪嫡的爭鬥中,胤祥是雍正的死黨,因此在其衆多兄弟中,只有怡親王的爵位是世襲罔替,即所謂的“鐵帽子王”。

而怡親王去世後,與雍正感情還比較好的弟兄,便只有莊親王允祿和果親王允禮。

雍正是個多疑的君主,他能夠信任的人,要麼是他的鐵桿粉絲,要麼是沒辦法對他地位造成威脅的人。怡親王胤祥屬於前一種,而果親王允禮則屬於後一種。

允禮之所以不對雍正皇位構成威脅,第一個原因,正如前面所說,他的母親出身比較低微,不爲康熙所喜,加上他本人性格比較超脫,沒有參加奪嫡之爭,對權位的慾望不強。

而第二個原因,則是因爲允禮的身體不好,經常生病,即便他有奪位之心,僅憑身體虛弱這一點,便得不到旁人的支持。關於這一點,雍正在冊封允禮爲果親王的諭旨中,便有所提及:

“果郡王爲人直樸謹慎,品行卓然。……王微有弱疾,雖偶爾在家調養,而一切交辦事件仍然盡心料理。”

雍正知道果親王對自己沒有威脅,加之身體又虛弱,所以與《甄嬛傳》電視劇情不同,雍正不但沒有賜死允禮,反而對其異常照顧。直到自己臨終前,還不忘交代兒子弘曆以後要好好對待這位叔叔。在雍正的遺詔中,特別提醒弘曆:

“果親王至性忠直,才識俱優,實國家有用之材,但平日氣體清弱,不耐勞瘁。儻遇大事,諸王大臣當體之,勿使傷損其身。若因此而損賢王之精神,不能爲國家辦理政務,則甚爲可惜。”

後來乾隆登基,牢記雍正的囑託,對果親王很是關照,特別允許他可以在家裏上班,每隔幾天入宮報到一次即可。然而由於體虛多病,果親王於乾隆三年(1738年)便因病去世,年僅42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