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讓高空遙感更精細 我科學家突破遙感技術瓶頸

新京報訊(記者 周懷宗)在高空遙感技術出現以來,圖像邊緣模糊失真的現象,一直影響着地表數據的精度,如何突破這一瓶頸,是高空遙感技術中重要的課題之一。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農業遙感團隊解析了鄰近效應對高空間分辨率熱紅外遙感數據的影響,從輻射傳輸模擬和地表溫度反演兩方面定量分析了鄰近效應的大小,爲熱紅外譜段的高精度輻射傳輸模擬與地表溫度反演提供了新方法。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環境遙感》上。

據段四波副研究員介紹,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國內外學者就開展了高空間分辨率可見光遙感數據的鄰近效應影響分析。鄰近效應是指經過大氣的散射,非目標像元對目標像元的輻射貢獻。鄰近效應使圖像中地物的邊緣變得模糊,從而導致圖像的鈍化和失真。爲了獲取高精度的地表參數,需要消除鄰近效應影響。

在熱紅外譜段,前人的研究通常忽略鄰近效應影響。常規的熱輻射傳輸方程只考慮目標像元的熱輻射貢獻而忽略周圍鄰近像元的熱輻射貢獻。該研究從熱輻射傳輸模擬和地表溫度反演兩方面解析了鄰近效應對高空間分辨率熱紅外遙感數據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當氣溶膠光學厚度大於0.3時,需要考慮鄰近效應對高空間分辨率熱紅外遙感數據的影響,反演的地表溫度與地面實測地表溫度之差的均方根誤差從鄰近效應校正前的1.4 K降低到鄰近效應校正後的0.6 K。

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