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纪念我国伟大医药学家、科学家李时珍诞辰500周年,全套共二十册之《本草纲目全本图典》全彩精装典藏版现已出版上市。

该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组织,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李时珍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悦读无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医药专家和学者200余人不顾严寒酷暑,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深入中草药生长生境和产区,收集了近10万幅药用动物、植物、矿物等相关照片,通过野外考察、文字点校、本草考证,历经16年时间收集分析、研究整理而成,收载原色图片达万余幅。全书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陈士林主编、肖培根院士任顾问、张伯礼院士作序,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草纲目》著名研究学者 郑金生研究员

当代药学精英们的心血之作《本草纲目全本图典》是纪念李时珍诞辰500周年最好的献礼!”《本草纲目》研究国际权威学者、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郑金生研究员感叹道,“它了却了原著插图不精的遗憾,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以图鉴药’的作用,代表着目前这一研究领域的最高水平,将成为《本草纲目》研究与本草图鉴历史上一座丰碑!期望其走出本草学苑,走进社会,走向世界,成为当代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学宝库的一面旗帜。

主编陈士林研究员介绍书籍编撰情况

新书发布会于2018年11月13日上午在北京举行,莅临嘉宾包括海内外医药行业研究机构、高校、企业的著名专家和领导等100余人,主流刊物及新闻媒体20余家。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郝阳董事长致辞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郝阳为新书发布会致辞:“本书出版会为‘一带一路’战略,弘扬中医药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到积极作用。

《本草纲目全本图典》以《本草纲目》(金陵版,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本)为底本进行校勘。同时,依据多年野外调研之实物发现,参照权威论著等考证观点,探明了原著所载药物之基原和分布;并参照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论述其现代应用情况,附上采用现代生物技术用以鉴定的DNA条形码序列。并配有基原动物、植物、矿物、菌物和相关药材、饮片等的原色图片。由此古今参照,对各药物极尽最完美的现代传释。

被誉为“当代李时珍”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肖培根研究员称赞此书是“《本草纲目》现代研究的集大成者,是当代中医药研究史上的特典!

香港浸会大学 赵中振教授

台湾中国医药大学 张永勋教授

本书对一千余种药物进行了详细考证研究,大部分确定至物种水平并列出拉丁名,凸显了古今药物传承关系,名实确切,并对五百余种中草药进行了物种DNA研究并附有基因鉴定序列,确保本书的科学性和实用参考价值。收载数以万计的动物、植物、矿物等主题照片,在保留原著文字和墨线图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研究成果和图像资料,使其内涵更为丰富,并富有现代科技感。

李时珍专委会会长 王平教授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李时珍医药研究与应用专业委员会会长王平教授认为“由原著原文精华加上现代图片打造的鼎力之作《本草纲目全本图典》开拓了一个中医经典传承的新模式,并且可作为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完美载体。

 李时珍中医药教育基金会理事长梅全喜教授认为“《本草纲目全本图典》的出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该书是迄今为止,图片收载数量最多且质量最佳、药物考证数目最多且参引最全的《本草纲目》相关图典,同时极具典藏价值。台湾中国医药大学张永勋教授称赞“《本草纲目全本图典》是一部了不起的大作,对教学和研究都极具参考价值。

湖北省蕲春县李时珍纪念馆胡庆华馆长代表纪念馆全体员工对捐赠图书的陈士林主编表示诚挚的问候和忠心的感谢,并认为“《本草纲目全本图典》不仅是一部本草巨著,更是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和价值观的完美呈现,具有极高的典藏价值和个人收藏价值”。

图书捐赠仪式

致力于本草研究及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国际知名生药学家、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赵中振副院长对野外工作的艰辛深有感叹,“《本草纲目全本图典》这一巨著就是由本草专家、学者及相关摄影爱好者用‘汗水’和‘血水’换来的”,并朗诵“本草之歌”以祝贺创作团队的心血之作在《本草纲目》研究史上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草纲目全本图典》填补了《本草纲目》研究史上的多项空白,能使广大读者领略中草药的独特魅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张伯礼院长在序言中说道,“同时也是对医圣先哲最好的致敬及其学术思想更好地传承和传播,更是对21世纪中国医药学领域的一份最新的总结!” 

中国中文卫视 袁勇台长

中国中文卫视袁勇台长表示“本书将有利于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

图书介绍

《本草纲目》(以下简称《纲目》)可谓是中国医药学伟大宝库中最闪耀的明珠之一:其博而不繁,堪称中国古代之百科全书;详而有要,竟是其时医药之智慧大成!

而《本草纲目全本图典》在保留原著文字和墨线图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研究成果和彩色图像资料,使其内涵更为丰富,并富有现代科技感;另外,全书无论是原著文字,还是新增的药物考证、资源分布和药物照片、基因序列信息,均经多次修订和论证,确保真实,亦是“本草其可妄言哉”之时珍“求真”精神的延续。将本书作为其500周年诞辰的献礼之作并添其书之不朽,可矣!

《本草纲目全本图典》以《本草纲目》(金陵版,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本)为底本进行校勘。同时,依据众多专业人士多年野外调研之实物发现,参照权威论著等考证观点,探明了《纲目》所载药物之基原和分布;并参照现行《中国药典》论述其现代应用情况,附上采用现代生物技术用以鉴定的DNA条形码序列。最后,呈上基原动物、植物、矿物、菌物和相关药材、饮片等的原色图片。由此古今参照,对各药物极尽最完美的现代传释。

本书对一千余种药物进行了详细考证研究,大部分确定至物种水平并列出拉丁名,凸显了古今药物传承关系,名实确切,并对500余种草药进行了物种DNA研究并附有基因鉴定序列,确保本书的科学性和实用参考价值。收载的万余幅图片,包括动物、植物、矿物等主题照片,实际上亦是大千世界的真实写照。

该书是迄今为止,图片收载数量最多且质量最佳、药物考证数目最多且参引最全的《纲目》相关图典,可使博物(特别是传统医药)爱好者赏心悦目,对医药从业人员亦有重要的参详意义,同时极具典藏价值,是一部可让人足不出户即可饱览万物百态,领略祖国传统医学之博大精深的“视读盛宴”。

丛书特色

★作者权威

《本草纲目全本图典》编著过程中得到了国内中医药领域的众多专家和团队的高度关注及全力支持,他们是: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肖培根院士;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陈士林所长及其团队;

中国中医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林余霖研究员等;

此外,参与创作的还有人民卫生出版社、李时珍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悦读无限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的相关专家。

★填补空白

《本草纲目全本图典》的立项工作始于2002年,当时国内仅有很少的几本《本草纲目》彩图版著作,有的还是彩绘图,图片数量少,也不清楚,即使配有照片的,也因照片幅度较小而不易分辨,为此,我们遍访全国各地的中草药研究专家,历时16载,出版了《本草纲目全本图典》这一套书。《本草纲目全本图典》以《本草纲目》(金陵版,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本)为底本进行校勘,全本收录原著文字内容和墨线图,并配以彩色动物、植物、矿物及药材和饮片照片(包含大量细节特征展示图)。全书总配图万余幅,大量药物品种均是首次全彩照配图,照片精美、清晰,填补了《本草纲目》研究史上的多项空白,让每一位爱好中医药的读者都能够真正领略《本草纲目》原著的风彩!

★精益求精

《本草纲目全本图典》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除了编委会200余位专业人士以外,我们还专门延请了全国中医药研究领域相关的专家(湖北中医药大学詹亚华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郑金生研究员,佳木斯大学医学院王良信教授,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刘正宇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林瑞超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林余霖研究员、王文全教授、李葆莉研究员、黄林芳研究员,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全喜教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张树仁副研究员、高天刚副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李军德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郝近大研究员、张志杰研究员、张卫博士,以及北京悦读无限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谢宇策划师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胡灏禹博士、张鹏博士、马婷玉博士、熊超博士等)进行了多次审校工作。从药物的基原、照片的确认及命名、标点符号、行文语句、基因代码等均反复审订和修改完善,从而保证了丛书的内容质量和出版质量。

★古今融汇

《本草纲目全本图典》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科技元素——书中大量收入了近年来众多专家对《本草纲目》药物基原的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该种药物的拉丁文考证资料以及最新的基因条形码单倍型序列,并将考证准确的品种的基原和条形码序列生成二维码附在该品种下,便于读者阅读和查询。

★惠泽千秋

《本草纲目全本图典》不仅仅是一部本草巨著,更是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和价值观。早在项目启动之初,我们就本着“传时珍精神,谱本草新篇”的理念,为了更好的传承和传播中医药文化,使它能够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生活压力较大的现实社会中仍然能够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加上近年来兴起的传统文化的复兴之路及“读经典、读名著、读原著”风气,因此,出版《本草纲目全本图典》就显得十分必要,丛书收录了原著中的所有文字内容,并配以大量高清彩色照片,让广大读者能够真正读懂经典、应用经典,这不仅是对李时珍这一学术大师的纪念,更是对21世纪中国医药学领域的一份最好的总结,同时,2018年,也是李时珍诞辰500周年,本书的出版正是该纪念活动的献礼之一,相信该书的出版将对坚定后学对中医的信念以及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作者介绍

★主编简介

陈士林,首席研究员,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中心主任;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CGCM(中药全球化联盟)副主席。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所长;现兼任日本东京药科大学客座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计划负责人,担任Pharmaceutical Crops共同主编,APSB、Chinese Medicine、CHM、《药学学报》等刊副主编;获国家发明专利和美国专利授权36项,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论文200余篇,包括国际著名期刊 Nature Communication 、PNAS等,论文被他引1.5万余次。获吴阶平医药创新奖、诺奖之星、Agilent Thought Leadership Award等荣誉。获国家教育部高校成果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关于我们

中国中药杂志&奔跑吧中医药 微信是《中国中药杂志》旗下新媒体矩阵

内容与商务合作请加小编微信 tumrun

微信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投稿文章以观点、政策、学术和中医药文化等为主,需原创首发,请在邮箱里留下您的姓名、单位和联系方式。一经录用可获得丰厚稿酬并有机会成为签约作者)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