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大时代的生存智慧(一百七十九):虽九死其犹未悔。

宣统三年的初春,在料峭春寒中,袁世凯神态紧张,很不自然地就任临时大总统。他太累了,睡得越来越迟,起的越来越早,时间却越发不够用,在袁静雪的回忆中,早在袁世凯出山之前,凌晨三点的洹上村厢房内还亮着灯,宾客如过江之鲫往来匆匆。没人可以理解这个身材不高的精壮老头身上的重担,以前无论是直隶总督亦或是军机大臣,头上总有一片天,总有一根若有若无的指挥棒,而现在面对全新的北洋庙堂,对最先进庙堂格局的汲汲以求,没人告诉他前路在哪里,只能摸黑一步一步往前挪。此时的北洋中枢,看似完成了名义上的统一,实际上各省都督自立为王,各大阵营明争暗斗,逊清遗老们虎视眈眈,当矛盾层层加叠,最终都推到了袁世凯的案头,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烂摊子。

但是即使袁世凯极力解决矛盾,巨大的财源漏洞也不具备任何条件。中枢孱弱,地方混乱,迫使他焦急万分地寻找对策,多少真相隐藏在黑暗之中,需要有人在鼎革求新之际去尝试,或者说是去试错。不久前,一阵爽朗的笑声中,蔡延干亲自为袁世凯剪了辫子,普罗大众不强制剪掉辫子,五光十色的发式之下,袁世凯掌舵的下半部剧本,是皆大欢喜的局面,但是步子迈的太大,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收拾这个烂摊子。甘肃的一位县官,在接到推荐选举人的公文时,竟然认为是在挑选举人,回复说辖境内文风不佳,没有举人。而在广州的乡镇,看似各式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大大小小一百多个,规模看似声势浩大,殊不知地痞劣绅都夹杂其中,找到了他们新的位置,摇身一变成了“志士”,文明与先进的外形容易学习,而腐朽内在的前路漫漫只有交给时间。

其后,尽管不情愿,南方军诸公仍得恪守承诺,将临时大总统的位置让给袁世凯。这倒不是诚信的问题,纵横庙堂的人,早就碎了一地的节操,主要原因在于现实的困境,洋人不承认,穷得叮当响,一帮小年轻又没有经验,因此拱手让江山,并不是什么妥协退让,亦或是绅士风度,直接原因就是玩不转了。当南方军心不甘情不愿地做了甩手掌柜,袁世凯要面对的除了两道封魔符,还有一招杀手锏。两道封魔符是都城设在南京和南下就职大总统,至于杀手锏则是为袁世凯量身定制的架空总统的约法,袁项城岂是池中之物,他不愿意坐以待毙。

最终,嫡系北洋军兴兵作乱,似乎坐实了袁世凯暗中授意,浑水摸鱼的目的,殊不知日军也借机抽掉一千五百余人借机入京,种种迹象与袁世凯所想的背道而驰。巧合也好,授意也罢,这场误打误撞的北洋军出营劫掠,给了袁世凯化解禁锢的最好机会,才有了开始时袁世凯在京师就任临时大总统的那一幕,他心里清楚这是一个烂摊子,更明白这是一局死棋,但是问题其实也很简单,复杂的是脑袋,他要解决的是人心所向,当优秀的人信心尽失,坏蛋则充满着炽热的狂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