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體育局副局長 李華

  中國小康網訊 記者郭玲 杭州報道 \n2018年11月10日,以“新時代、新休閒、新產業”爲主題的2018中國(國際)休閒發展論壇在杭州隆重舉辦。本屆論壇由《小康》雜誌社和杭州市會展辦(發展會展業協調辦公室)共同主辦,中國少數民族文化藝術促進會聯合主辦,杭州休閒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浙江大學飯店管理研究所、浙江大學管理學院休閒管理研究所、杭州市休閒發展促進會共同協辦。

  當天下午,在主題爲“田園綜合體與鄉村振興(東亞鄉村振興專題對話)”的分論壇一上,衆多嘉賓齊聚一堂,進行了一場頭腦風暴。鄉村振興過程中,體育可以扮演什麼樣的作用?浙江省體育局副局長李華在主題爲《運動振興鄉村》的主旨演講中分享了他的觀點。

  “鄉村+體育”探索鄉村振興的大路

  在李華看來,鄉村舞臺上的體育元素非常豐富。首先,鄉村是開展全民健身的突出短板,是有待激活的動力源。如今多數體育項目都是圍繞城市開展的,多數體育比賽也都是在城市中進行的,相對來說,鄉村體育是一個短板,“有短板就得補,一補就有我們體育局乾的活兒,叫做體育事業,一補就有市場乾的活兒,叫做體育投資。”第二,鄉村是拓展全域運動的天然場館,是有待喚醒的運動場。如何解決城市中運動場館設施少、公共體育場館供應不足問題?李華覺得,完全可以破除場館體育的思維,讓體育走到農村去,那裏到處都是天然體育場。第三,鄉村是發展體育產業的廣闊舞臺,是有待開發的聚寶盆。“和全國各地一樣,我們浙江也在大力發展體育產業,但是現在規模不大,我們的文化產業、旅遊產業去年破萬,我們的體育產業雖然是兩位數的增長,但還是很小。”

  近年來,浙江農村一直在實踐着運動振興鄉村的思路和命題。李華爲大家講述了其中幾個鮮活的案例。冷水鎮的小張村原本是個很差的村子,2015年,村裏將曬果場改建成6片氣排球場,開始承辦起氣排球比賽,這幾年,村子每年都會承辦大量的省市級別的氣排球比賽,年接待遊客達到4萬人次,村子因爲體育火了起來,更活了起來。寧波寧海用很少的投資建成了貫穿全縣域的500公里左右的登山健身步道,利用這500公里的健身步道招引到32家戶外運動俱樂部和5家旅遊公司,據統計去年有300萬人次圍繞步道開展了各類戶外運動,寧海的這一設計也成爲全國典型。來自杭州的小夥周功斌辭職後建起“螞蟻探路自駕越野服務平臺”,把遂昌縣域裏面最偏僻的通村公路,包括部分適宜越野探險的道路規劃成越野線路,到現在對接服務了省內外150多家自駕車俱樂部。“這些人開車不是到遂昌縣城,而是到遂昌最偏僻的鄉村,他們不僅把偏僻鄉村閒置的公共資源利用起來,而且通過自駕車把當地的農副產品帶出去,還有的自駕車車主在遂昌落地發展當地的鄉村旅遊,我說這個螞蟻探路探的不僅是越野路,更是鄉村振興的大路。”

  全域戶外項目成就自然運動場

  無論是鄉村還是縣域,浙江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李華從中總結出四大觀點:首先,體育是鄉村經濟轉型的重要引擎,“習近平總書記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但是綠水青山轉化爲金山銀山的通道和載體是什麼?最好的就是體育。”其次,體育是鄉村活力的重要源泉,通過舉辦體育賽事,引進人流,讓原本空心化的村子熱鬧起來,充滿青春活力。“我看了幾場百公里以上的越野賽,當我們的運動員在山上奔跑的時候,村子裏的老人們都很興奮,一下子就把綠水青山給搞活了。”第三,體育是鄉村文明治理的重要載體,體育賽事的組織化程度是很高的,村子要承辦賽事,書記村長也要像體育運營公司一樣運作,這就大大增強了農村治理能力,同時還會改善農村鄰里關係。最後,體育是鄉村全面小康的重要標誌,有了體育人才有生命力。

  好理念需要落到實處。李華認爲,運動振興鄉村理念具體的實現路徑就是發展全域戶外項目。“按照我們的部署和思考,現在我們天上有航空運動,水裏有水上運動,山上有山地戶外,把這些東西都搞起來了,那浙江就將成爲一個最大的山水田園運動場。”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