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巷總理”,是遙觀鎮留道社區送給濮耀明雅號,擔任社區支書12年,他始終心繫社區居民,千方百計爲他們排憂解難,贏得了大家的擁護,曾先後被授予武進區“模範共產黨員”、常州市“五一勞動獎”、“江蘇十佳服務之星”、江蘇省“吳仁寶式的優秀書記”等榮譽稱號。

//////////

走街串巷的“摩托書記”

“村官當如濮耀明。”在人們對濮耀明肯定和讚譽的背後,是他多年來默默的堅持與付出。

農村社區矛盾糾紛頻發,然而,不管是家庭矛盾,還是鄰里糾紛,乃至社會矛盾,濮耀明都能認真負責地予以調解,不留隱患。社區裏有戶人家,夫妻矛盾不斷,經常吵鬧,他一次又一次上門耐心地做說服教育工作。有好多次,他都調解到次日凌晨,經過他的調解,夫妻關係慢慢得到了改善。

身在基層,濮耀明卻連續7年開展基層走訪活動,這也成爲了他和社區幹部們察民情、解民意的有效渠道。在基層走訪活動中,濮耀明等5位支委還與12位特困羣衆結成了幫扶對子,定期到他們家中進行走訪慰問,使他們的困難有人知曉,有人幫扶。

工作中,濮耀明是一位“善用腳步丈量民情的好書記”,除了和社區其他幹部一起開展基層走訪活動外,平時,他總是開着一輛二手摩托車走村串戶,記下民情筆記。哪裏路燈壞了,哪個衛生死角沒有清潔乾淨,他都會第一時間幫助解決。

走訪中,濮耀明得知一些上了年紀老人的午餐成了問題,於是,他便爲社區80歲以上的18位老人提供居家養老送餐服務,其中,90歲以上以及烈屬、空巢老人負責免費送午餐,80歲以上的家中沒人做飯的,社區每人每餐貼補3元。

88歲的空巢老人劉荷珍感激地說道:“我耳聾,腿腳不方便,一個人買菜做飯實在不容易,沒想到社區服務這麼周到。”

//////////

善解難題的“老孃舅”

看一個社區幹部在羣衆中有沒有威信,拆遷是一塊試金石。隨着常州經開區拉開大開發、大建設的帷幕,留道社區承接了大明路、機電產業園建設的拆遷工作,社區3個自然村147戶居民涉及55660㎡的拆遷工作,在規定的簽約時間內,竟一戶不拉地都簽了字。

塘溝頭居民小組有一位姓張的居民一幢別墅要拆遷,有效面積達1400多平方米。這位居民對照經開區3個街道的拆遷標準,覺得相差了100多萬元,無論如何也不同意拆。按照分工,濮耀明不在塘溝頭那個組。但他得知情況後,主動找到了這位居民。這位居民見到他,卻格外客氣。濮耀明先後和他談了3次,解開了他心中的疙瘩,在集中籤約的第二天,他就邀請濮耀明做見證,在協議書上籤了字。開始,連濮耀明都不知道他爲什麼這樣爽快。

事後,這位居民的一句話道出了原委:“濮書記,有一件事,多年沒有得到解決,還是你幫的我的忙。所以,我相信你。”

鄰村有位姓顧的村民,村裏找他商量拆遷事宜時,一家人避而不見,就連電話也不接。這時,鎮領導找到了濮耀明,要他幫助出面做工作。濮耀明說:“我知道這個人,但不是很熟。”原來,他曾在這個村兼任過19個月的村支書。濮耀明實地察看了這位村民的房子,並找他周圍的村民、親戚瞭解情況。然後,他找到了這位村民,和他細細算了一筆帳。最後,他也心甘情願地簽了字。回過頭來,這位村民問:“濮書記,你知道我爲什麼給你面子嗎?”接着,他同樣講述濮耀明在兼任該村支書時幫他解決過的困難。

“都說拆遷是當今天下第一難,其實,只要平時把本職工作做好了,拆遷並不難。”濮耀明說,

在拆遷過程中,羣衆無非是想多爭取一點利益,對此,一定要把政策宣傳解釋到位,並且站在羣衆的立場上設身處地地爲他們着想,這樣,他們纔會心服口服。

//////////

帶領社區發展的“好班長”

在土生土長的濮耀明身上,匯聚了作風樸實、樂於爲村民服務等優良品德。上世紀80年代,實行農村土地承包制後,許多村民不願種田,一些邊遠田、流水田常常拋荒,濮耀明就拿過來自己種;平時哪裏有田塊流水了,農忙季節場頭電閘壞了等等,村民們都來找他,他總是放下手頭的活,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幫助解決,甚至從家裏拿去配件……

擔任社區黨總支書記後,濮耀明更是把強村富民作爲自己的工作目標。2014年,常州凱得利機械有限公司落戶留道,這是一家科技含量較高的農業機械公司。濮耀明得知其發展用地受到限制後,先後兩次幫助尋找廠房,並幫助其解決融資難題,短短兩年時間,企業的產銷翻了三番

通過走訪調查,濮耀明和社區其他幹部還積極爲企業提供細緻周到的服務,幫助多家企業實現了“迴流”。

目前,社區企業的總數已從2006年的35家躍升到188家,去年,經濟總量攀升至19.9億元,是他擔任書記第一年的10倍多。

“村官當如濮耀明”“留道社區的好班長”……濮耀明常被人冠以這樣的稱呼。

他卻說:“爲官一任,造福一方,村書記雖然官不大,但責任重大,就是要爲百姓謀福利,爲社區當好這個家。”

評論留言,小開會盡力幫您▼

▽ 大家都在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