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回顧清朝近幾十年的歷史,就可以發現,漢族人並不像西方人想象得那麼溫順。在此起彼伏的起義和騷亂的衝擊下,中國早就千瘡百孔。對抗清政府的起事不斷髮生,清政府時刻坐在內戰的火山口上。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持續了13年(1851—1864)。這場內戰,像一場大屠殺,死亡人數十分可怕,據估計在300萬到500萬人。

洪秀全

京師大學堂前任總教習丁韙良(W. A. P. Martin)博士認爲是500萬人,這個數字相當於當時美國的總人口。要不是兩個外國人介入這場戰爭,這場農民起義很可能會推翻滿人的統治,他們都是“洋槍隊”的頭子。第一個是美國人弗裏德里克•華爾(Frederick Ward),美國諾維奇大學肄業生,頗具軍事才能的冒險家。他接受清政府的委任,招募在上海的西方流氓和冒險家,組建了“洋槍隊”,憑藉精良的武器,屢次重創太平軍。他死後,英國軍官喬治•戈登(George Gordon)開始幫助搖搖欲墜的清政府。他手下的洋槍隊很快成爲太平軍的勁敵,由於具備“火槍對刀劍”的優勢,很少打敗仗,清政府稱之爲常勝軍。實際上,華爾和戈登的洋槍隊,都是清政府的僱傭軍。

丁韙良

客觀地說,華爾和戈登等人的出現,只是加速了太平天國的失敗。太平天國的失敗,主要還是因爲太平天國的將領們被勝利衝昏了頭腦,變得放縱驕奢。太平軍的天王洪秀全自稱是基督徒,而且是上帝降臨在人間的第二個兒子。他沒有明確的政治綱領,佔領南京做了天王后,就進入後宮享樂。在我看來,即使起義之初他的動機純潔,是爲了普及上帝的教義,可是到了晚年卻變成了可悲的基督教義的扭曲者。太平天國失敗的其他原因包括,沒有優勢兵力,領導層腐化、紛爭不斷。這場戰爭發生在中國最富庶的長江下游地區,雖然太平天國最後被鎮壓了,但是中國遲遲不能從這場持久而血腥的戰爭所造成的痛苦和悲哀中恢復過來。

太平天國的失敗讓滿人的統治得以繼續,但是他們並沒有從這次死裏逃生中吸取任何教訓,反而變得比過去任何時候都傲慢自大,壓制成性。

《中國革命1911:一位傳教士眼中的辛亥鏡像》,阿瑟·賈德森·布朗著,季我努譯,重慶出版社,2018年10月版。

作者 阿瑟·賈德森·布朗 著名傳教士、美國遠東問題專家。他曾遊歷多國,並與多國皇室政要有密切往來。布朗曾分別於1901—1902年和1909年到訪中國,並對中國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社會調查,先後寫下了17本調查日記。在華期間,布朗利用傳教士的身份往來於官方和民間,並與袁世凱有過親密接觸。不同於西方傲慢的學者,布朗對中國乃至遠東地區有獨到而清醒的認識,著有《中國革命1911:一位傳教士眼中的辛亥鏡像》《近東與遠東》《遠東的主人》等多部作品。

譯者 季我努 國內著名民間學術團體,以整理出版中國近現代史料爲職志,代表性作品有《日本遠東戰爭罪行叢書》《美國國家檔案館館藏中國抗戰歷史影像全集》等。

編輯:浙江大學中國近現代史所研究生 蕭宸軒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